“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出自《伯牙与钟子期》。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注释
鼓:弹.
志:心意.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
念:心里所想的
得之:知道
阴:北面。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
卒:同“猝”,猝然,突然
操:曲调
造:奏
辄:就
逃:逃避
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
夫:语气助词,无义。
吾于何逃声:大意是我演奏的内容怎么也逃不过他听觉。
翻译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1. 伯开头的文言文有哪些,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 :断绝 善 :擅长,善于。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谓 :认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朗读停顿 注:“/”为停顿处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 文言文白的全部解释文言文的“白”字:
1.白色。
2.洁,净,纯。“竦心白意”
3.(天)亮。“雄鸡一唱天下白”
4.明白,清楚。“罪白者伏其诛”
5.显著。“威功白著,为世使表”
6.下对上陈述、告诉。“烦三老为入白之”
7.空白。“时谓之曳白”(曳白,唐玄宗时张奭殿试一字不写,空白卷的故事,交白卷的起源)
8.[白衣][白丁][白身]无功名平民。
3. 伯开头的文言文有哪些,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 :断绝
善 :擅长,善于。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谓 :认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朗读停顿
注:“/”为停顿处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 荀句伯 文言文 译文荀巨伯原文
出处或作者:刘义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全文翻译:
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
胡兵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于是撤回大军。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
5.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文言文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高祖父崔朝,昭帝时为幽州从事,谏刺史不要与燕刺王来往.后来刺王失败,被升为侍御史.生了儿子叫崔舒,历任四郡太守,所在之处均有能干之名.崔舒的小儿子名崔骃,王莽时做郡文学,以明经召到公车.太保甄丰举他做步兵校尉.
崔骃辞道“:我听说伐国不问仁人,战阵不访儒士.这一举动怎么找我呢?”于是自陈有过,回家去了.王莽讨厌那些不附和自己的人,多用法中伤他们.当时崔骃之兄崔发因佞巧被王莽宠幸,官位做到大司空.母师氏能通经学、百家之言,王莽宠以殊礼,赐号义成夫人,金印紫绶,文轩丹毂,显于新莽一代.后来用崔骃为建新大尹,崔骃不得已,便叹气道:“我生在无妄之世,碰上浇、羿这样的君,上有老母,下有兄弟,怎能独自法身而使所生危险呢?”是单车到官所,称病不管事,三年不到县去劝农桑.门下掾吏倪敞劝他,崔骃才勉强起身颁布春令.所到之县,大小牢狱关满了人.崔骃流着泪道:“唉呀!刑罚不中,于是陷人于阱.这些人有什么罪,而关在这里!”于是公平审理,放出二千多人.掾吏叩头劝道:“朝廷初政,州牧严峻.宽恕犯人,确是仁者之心;然而独有你这样做,将有后悔的么!”崔骃说:“邾文公不因一个人易其身,君子称他知命.如杀一大尹赎二千人,是我所愿意的.”于是称疾而去.
本文来自作者[之蓝]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434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之蓝”
本文概览:“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出自《伯牙与钟子期》。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
文章不错《伯牙游于泰山之阴的全文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