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的警官为什么会变化?

变化:第一次判定(6—8段):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作出判定的根据—不知是“谁家的狗”。

第二次判定(9—13段):狗是无辜的;原告是“敲竹杠”。

作出判定的根据—有人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

第三次判定(14—17段):狗是“下贱胚子”;“原告”是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作出判定的根据—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

第四次判定是(18—20段):称是娇贵的动物,用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原告”受斥责。

作出判定的根据—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狗!”

第五次判定(21—23段):“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作出判定的根据—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第六次判定(24—27段):小狗“怪伶俐的”,咬人咬得好,“好一条小狗”。

作出判定的根据—厨师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原因:契诃夫的《变色龙》,执教者抓住“小狗”主人身份的变化,将警官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的嘴脸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并将这副嘴脸的归因分析为警官本身固有的性格。

作者非常突出地描绘了奥楚蔑洛夫这类人物的性格特征,尖锐地讽刺了这样的奴性人格。仔细分析,作者的本意决非仅仅停留于此,与其说是对奥楚蔑洛夫的讽刺,不如说作者是对整个社会的不满,以及对普通民众基本素质的失望,由失望而化为“冷眼旁观”的孤独。

其实不然,从奥楚蔑洛夫粗鲁的语言以及鲁莽的做事风格来看,他应该是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培训,他只不过由于某些原因而处于那样的位置,如果围观的群众或者赫留金本人做了警官,他们的所作所为会如何?嘲笑弱者、欺负弱者是他们的普遍性格,换了他们做警官,完全可以想像,也会有同样的表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这种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扩展资料:

契诃夫在《变色龙》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

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一会儿又全身哆嗦。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百度百科-《变色龙》

本文来自作者[鹤归山]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5603.html

(4)
鹤归山的头像鹤归山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鹤归山的头像
    鹤归山 2025年10月22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鹤归山”

  • 鹤归山
    鹤归山 2025年10月22日

    本文概览:变化:第一次判定(6—8段):弄死狗,罚狗的主人。作出判定的根据—不知是“谁家的狗”。第二次判定(9—13段):狗是无辜的;原告是“敲竹杠”。作出判定的根据—有人说“这好像”是...

  • 鹤归山
    用户102202 2025年10月22日

    文章不错《《变色龙》的警官为什么会变化?》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