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习惯的培养论文(共3篇)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328
...
幼儿学前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尤为重视的一个话题之一,而且它的重要性也都不可否认的,只有加强幼儿学前教育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以及行为和道德修养以及思维方式,本文就整理了几篇幼儿学前教育方面的论文范文,赶紧来看看吧。
第1篇:浅析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孩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而行为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个人修养,对人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幼儿阶段,教师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呢?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方式
作者:张亚庆(常州市天宁区雕庄中心幼儿园江苏常州213000)
一、引言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开始接受系统、科学的文化教育和品质培养的重要学习阶段,是不容忽视的。此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有可能会伴随甚至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一旦养成坏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可能会破坏孩子的一生幸福。本文就教师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加强孩子优秀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深入的探究。
目前,国内针对幼儿教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体系、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上目标模糊、教学体系残缺。所以,教师要想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要在幼儿园教学方针指导下明确科学、合理的行为习惯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等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制定出独具特色、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明确教学目标中,教师可以将目标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为行为习惯模仿目标,这一等级中的目标主要包括行为习惯遵守,主要是简单地让孩子们做老师提出的一些要求,如:吃饭之前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自己学会如厕等一些简单的行为,让他们通过模仿、练习从而掌握这些基本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目标的制定主要针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他们的情感意识不完善,大多停留在模仿和服从上,要想完成制定的目标就要采取上述方法进行。第二等级目标为情感的培养。这一目标主要针对中班甚至延续到大班的孩子。这一目标要求孩子们自己能够认识到不好的行为习惯是不被别人认可、不被别人喜欢的,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正确的。如:打骂同学是可耻的、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老师态度恶劣是应该受到批评等等。让孩子们意识到不同的行为习惯所包含的情感是不同的,这样孩子们才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人与人的接触中明白情感的不同。第三等级目标为自觉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阶段就需要通过间歇性的奖励包括物质、口头表扬激励孩子们持续进行良好表现。
三、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大多数都处在模仿、学习的阶段,对于外界的反应,他们通常是全盘接受,不能独立地做出明确判断。因此,教师要利用孩子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做出表率。例如:孩子们在上课中需要端正坐姿,做到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里笔尖一寸远。很多孩子在上课中却往往趴着、弓着腰、盘着腿,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以身作则,在前面坐着讲故事时就要按照上述的要求坐好,不用太多的言语强调,孩子们看到老师端坐在前面,自然而言的模仿老师坐好。在礼貌问题上也是如此,现在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因为看管的孩子多、孩子顽皮而对学生态度恶劣,言语过激,一些孩子在老师的影响下也就会变得焦躁、蛮横,对待其他同学态度恶劣,甚至很早就出现欺负同学的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孩子都有耐心,一视同仁。做到对每一位孩子都严慈并济,态度端正,言语温和,让孩子们始终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减少对孩子们的斥责。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才会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
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行为习惯培养
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影响甚至远大于学校对其自身的影响。要想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合作、共同教育。一般来说,良好的家教在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在家里蛮横霸道,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加约束,那么,孩子到了幼儿园也就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礼貌恭谦。所以,教师在利用固定的课堂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来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还要和家长达成一致,通过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共同教育孩子。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多做一些好的举止来影响孩子,在家长送孩子来学校的路上,可以鼓励孩子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在过马路时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争做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市民;在家里鼓励孩子做家务、吃饭时不浪费粮食等等。家长也可以将孩子良好的表现拍成照片,发给老师,老师可以合成影集,让孩子们一起观看、学习,让孩子们都努力养成好的习惯。家长不能把所有事情都交给学校、交给老师教育、管理,自身也要有责任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要真正做到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结: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坚持教学目标,以身作则,与家长一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第2篇:浅析幼儿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探究
【摘要】学前教育是小朋友意识启蒙重要时期,教育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由此体现。新时期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要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以外,还要与时俱进,合理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理念和方法
作者简介:王爱芝(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北管理中心井下第一幼儿园山东东营257000)
基础教育阶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善,且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去引导幼儿,力求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为了更好的解决幼儿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基于新时期学前教育理念,深入探讨并改进幼儿教育方法。
一、幼儿学前教育理念
(1)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说话、多交流,通过动作、图片启发幼儿的认知,注重幼儿母语的培养。幼儿教师要将幼儿的语言能力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树立“以听说为主,以读写为辅”的学前教学理念,帮助幼儿掌握丰富的语言基础,培养幼儿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幼儿可以根据图片或是动作提示,对一些简单的事情能够清晰的叙述,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审美能力的培养
1、感受到自然之美
感受自然的美是幼儿学前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幼儿发现自然中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幼儿教师可以定期的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去感受一下外面的蓝天之美、白云之美、花草之美等,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亲近自然的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在自然中体验美的享受,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智力。
2、感受到艺术之美
幼儿的学前教育阶段是启发幼儿智力,引导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幼儿的艺术能力,让幼儿感受艺术之美。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等活动,提升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艺术之美,从而有效的促进幼儿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音乐欢快的节拍和音符之美,有效的提高幼儿的气质和音律,培养幼儿的音乐爱好;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可以刺激幼儿的视觉,让幼儿感受物体的对称美和线条美,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可以让幼儿感受舞蹈的节奏和韵律,促进幼儿的身体平衡性和协调性,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
3、感受到游戏的美
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对各种游戏都充满了新奇和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游戏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幼儿,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启发幼儿的智慧。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将游戏教学理念贯穿在整个学前教育中,组织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提升幼儿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互相沟通和协作,体验游戏的快乐,思考游戏的规则,感受游戏之美。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教学是学前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不是学前教学的目的。
二、幼儿学前教育方法
(1)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转变
首先,树立正确的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观念,这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教育部门要对幼儿教育给予高度重视,意识到其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并将幼儿教育当做重点发展对象,从根本上进行幼儿园教育管理方法的改进与优化。其次,幼儿园管理者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结合当地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智力开发水平和行为文明程度出发,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规划幼儿园发展方向,同时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在实践中持续极大学前教育思想的传播力度,帮助幼儿家长认识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幼儿园与家长共同乏力,促进幼儿教育更好发展。
(2)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社会处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更好的满足现代教学需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与水平,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持续加大幼儿园教育的投入力度,对于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也给予的足够的重视,力求建立其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招聘环节,明确要求工作者的教育资质和专业能力,并定期开展教师在岗培训,向其传播最新的幼儿教育思想。另外,为了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相关的职业道德培养活动,并鼓励教师加强与幼儿的沟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幼儿成长。
(3)丰富幼儿教育具体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而处于启蒙阶段幼儿同样也要按照这一理念进行学前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方式的人性化,在激发幼儿潜力的同时,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自我意识不够完善,这一阶段的教育会影响到其性格形成,对此,幼儿教师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开拓思维。像情景法、游戏法以及区域教学法都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幼儿教学方式,通过不同方法组织幼儿开展教学活动,幼儿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幼儿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更新,既能够传播教师的教育智慧,还可以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对其全面发展大有助益。
第3篇:浅析学前教育幼儿舞蹈创编
摘要:幼儿舞蹈创编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且是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幼儿舞蹈创编出来是给幼儿表演的,因此要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情中取材,了解幼儿表达喜、怒、哀、乐的动作特点,可以使创编出来的舞蹈更加形象,被幼儿所熟悉和理解。
关键词:幼儿舞蹈创编;学前教育
一、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含义
幼儿舞蹈创编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舞蹈创编。因此,编舞者首先要对学龄前教育有所了解,有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其次是注重舞蹈本身,创编者需要对舞蹈的各种基本技能有所了解,同时拥有深厚的舞蹈知识。同时创编的重点在于“创”,这就要求编舞者对其他学科,比如文学、美学、舞蹈史、戏曲、美术、音乐、心理学等都有涉及和了解。这样才能选择出适合幼儿表演的素材,并通过自身的创造力和文学素养,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教师,舞蹈也是幼儿课程中重要的一环,因此艺术类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幼儿舞蹈创编的重点在于幼儿。因此,在编舞的过程中需要编舞者了解并熟悉儿童的行为特点,在舞蹈中凸显童趣,顺应儿童的行为习惯,设计与幼儿行动能力匹配的动作。同时,幼儿舞蹈还需要具有艺术观赏性,引导孩子们在舞蹈中表达情感,学习知识。因此,幼儿舞蹈创编不仅要将生活艺术化,还要符合儿童的特点。这就是幼儿舞蹈创编中需要考虑和展示的内容。
二、抓住儿童的身心特点
儿童有神奇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他们的世界异彩纷呈,充满活力和生机。幼儿舞蹈最突出的特点充满童真童趣,编创幼儿舞蹈时要抓住儿童的身心特点,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社会和生活,关注儿童的感受,展现出他们内心的赤诚和纯朴,不要生搬硬套将成人舞蹈的表现方式嫁接在孩子身上,否则就泯灭了孩子的可爱和天真。为保证幼儿舞蹈的原汁原味,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幼儿的动作,发觉孩子的神态和表情,不断积累充满童趣的舞蹈元素。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幼儿舞蹈的审美特色,懂得如何利用舞蹈促进幼儿身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发育和内心世界的良好发展。为摆脱舞蹈理论学习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对舞蹈编创的兴趣,可以带领学生鉴赏一些优秀儿童舞蹈作品的视频,加深对理论概念和舞蹈元素的理解。
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幼儿在创编舞蹈中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舞蹈创作被拒之于幼儿园舞蹈学习大门之外,普遍存在着教师单向灌输、幼儿被动模仿的弊端,忽视了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想让幼儿参与到舞蹈创编中来,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要转变教育观念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创编舞蹈的能力。一是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动物的动作,观察的重点放在动物形态、动态、神态上。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感知、体验生活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的优秀作品尽量贴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引起幼儿的情绪反映使其产生向往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二是创设创编舞蹈的环境提供创编舞蹈的机会。可以在活动室内布置有关的墙饰,并设置音乐角,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摆放各种打击乐器、道具等。三是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在引导幼儿创作时,老师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不同的内容,尤其在培养幼儿即兴舞创编能力上,要特别注意由易到难。在幼儿创编作品中存在着一些动作节奏与音乐配合不当、音乐形象不准、动作运用不适宜等问题时,每次只针对幼儿创编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剖析,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既不挫伤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又能使幼儿有所收获。四是尊重幼儿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的心理很脆弱老师一定要注意珍惜幼儿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像尊重专利技术一样重视幼儿的首创。在每次创编活动总结时对幼儿的首创动作加以肯定、表扬。这样不但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而且还能提高其他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创作出与众不同动作的欲望。
四、幼儿舞蹈团体队形变换与创作
(一)舞蹈队形变换。在任何一段舞蹈中,队形变换的时机与方式都是判断舞蹈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舞蹈也不例外。通过在恰当的时机变换队形,可以鲜明的体现舞蹈的内容与精髓。所以在舞蹈教学的同时,队形变换是重中之重。由于学生对于舞蹈空间和排列认知并不完善,所以通过几何和图形的教育,让学生加快对空间的掌握。授课过程中要常常提及到几何图形以及图形之前的变换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在舞蹈队形中的变换是如何进行的了。
(二)舞蹈队形创作。在学生对团队队形变换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就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尝试让学生独自来创作一套队形变换。首先由教师来创造一套舞蹈,包含三个到四个的队形变换方式,以此来作为示范。并且来规定范围与题目,要求学生几人一组,共同创作两个或者三个队形。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是否有学生跑错位置,队形变换失误。或者变换时机出现差错、队形变换难度过高不切实际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实践过后要对各位学生的队形编创进行点评,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与自我认知感。使学生在舞蹈编创产生兴趣,有一个好的开头,从此以后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五、筛选形象的舞蹈语汇
根据主题的需要,筛选形象的舞蹈语语汇进行恰当的渲染,有助于突显主题,提高舞蹈质量。舞蹈语汇是正确反映儿童心理、感情、情绪特点的重要一环。幼儿舞蹈的语汇必须是有代表性,充满童趣的,易于少儿接受和掌握。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点,也是幼儿舞蹈表现的一个重要元素。为适应舞台表演形式,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理解表演信息的内涵,感受孩子的活泼可爱。一个舞蹈作品主要语汇不宜过多,两三个就可以。如东北秧歌的手绢花和踢步、蒙族舞的肩和马步、藏族舞的弦子和踢踏。这些舞蹈语汇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学生要对儿童舞蹈基本动作步、跑、跳、蹦、扭等举一反三,从而经行多样的变化。
六、结语
总之,幼儿舞蹈已经成了学龄前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和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真听,真看,真感受。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