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学论文3500字_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3
- 424
...
导读:想要写好大学教育学论文3500字,在创作之前就需要备好功课,但是需要做哪方面的准备就是很多人不怎么清楚的,首先肯定就是需要参考相关的资料等,本论文分类为教育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大学教育学论文35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教育学论文3500字(一):英国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官网教学特点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英国的十一所大学(即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伦敦国王大学、诺丁汉大学、伯明翰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进行对比分析)的官网数据对教育学硕士研究所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方式进行总结,分析其特点以及成功经验。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英国大学官网
一、教育学硕士情况总结
1.英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设置情况。该部分针对英国十一所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所涉及的专业设置有教育管理,教育政策与社会,领导与政策,政策与国际发展,教育心理学,神经学与教育,数学教育,体育与健康科学,教师教育,聋哑教育,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教育学,教育技术与社会等。
2.英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每个专业都有详细内容,通过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多视角理解教育问题,关注世界英语教育状况、教与学研究成果和实践。与导师可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指导和项目合作。鼓励在学习和实践中进行反思。将学校学习与见习(学校考察)结合,在学习期间提供各种实践机会。
(1)建立自己关于教育学研究方法和观点的理解。从第一学期开始,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教育学研究方法和视角理解,学生将会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探索更多的学习方法,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进程。
(2)学习运用心理学理论。学习运用心理学理论,从可选择的模块中选择相关话题,如二语习得。在第二年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核心模块之后加强对教育研究领域的理解,更好的开拓自己的知识。
(3)研究英语国家教育政策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全世界英语教育的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学生可通过选择性模块集中关注部分话题,如核心课程中的全纳教育和教学。
(4)了解评估技术以及支持学生额外的需求。最后一年,学生专注于自己课题研究,有机会与导师共同深入完成感兴趣课题,并获得实践经历以及更深理解教育实践。为完成本学年的学业,学生从多个可选择的模块中选择,如了解评估技术的具体应用等等。
(5)专注于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过程。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参与讨论教学和教师教育这类课题中本课程主要针对于培养数学和科学教师人员,他们对于开拓知识和教学技能十分感兴趣,而这些技能是基于有效地教师教育实践。重点在于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过程,培养指导教学研究和开发教师教育课程能力,以及培养能够在教师教育领域积极讨论自己话题的能力。
(6)介绍全球复杂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包括三个核心论文,其中主要涵盖到国际教育和比较教育领域中的理论,历史和哲学性研究,跨学科本质,比较教育领域的影响,教育管理的特点以及政策决定的影响。牛津大学的高等教育学对全球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做了介绍与梳理。
(7)介绍在教育研究中所需要的工具和概念。
(8)培养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和评价他人研究的能力。《研究设计与方法》这门课程介绍了在研究领域中所需要的研究工具和相关的重要概念,培养学生能够在做好自己研究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敢于评价他人的研究。
(9)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早期教育现行政策,对待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兴趣。该课程涉及到早期教育问题广泛,共4个核心模块,包括教育研究关键问题、早期教育发展、学习和课程情况、当代早期教育、研究实施。
(10)主要针对教育学专业人士包括教师、管理人员等。通过这门课程将获得专门的职业兴趣,尤其有利于学位论文写作。
(11)为学生对学习环境和过程提供较深入的理解,培养教学和教育研究的能力,对待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态度和批判思维能力。
2.英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法。多所大学均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可分为住校学习课程和校外学习课程;面授课程、在线课程和远程课程;教师讲座和研讨会、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工作坊、阅读小组等形式。注重校内与校外教学结合,注重学习过程,注重体验式学习,营造校外实践机会,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有如下形式:课堂面授;导师个别辅导;小组合作;案例分析法;探究式学习;网络学习;研讨会;远程学习;工作坊;自主学习;学生汇报;探究式学习;阅读小组。
3.英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评价方式。一般有如下这些评价方式:3000字小论文;文献综述;研究报告;课程展示;课题设计;15000-20000字的学位论文;无期末考试。
二、小结
1.专业与课程设置。典型做法:(1)必修课和选修课满足学生不同需求;(2)学科融合,从教育学出发与心理学、神经学、数学等具体学科融合。(3)课程设置细化,每个专业有具体课程设置,有介绍型课程,如“教育实践探究”,理论课程,也有专业具体课程,如“教室变革:政策与实践研究”,满足不同的具体研究需;(4)大多考虑特殊人群教育,如特殊教育,以及自闭症、孤独症、多感障碍学生的教育等课;(5)全球化,将教育放在全球化背景下,并设置具体课程,如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政策,国际发展,比较研究和教;(6)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面授与实践结合;(7)将语言教学融入教育,强调语言学学习和二语习得研究对教育重要作用;(8)强调创造力与教育关系和影响;(9)在技术革新层面,将课堂面授与远程线上教育结合;(10)引进社区教育;(11)研究教育變革与发展。
差异:(1)专业设置上,有的大学将教育学进行分类,有的统一归在教育学中,设置不同方向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2)选修课设置上,有的大学是本院开设,有的大学选修课可在其他学院选择,如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做法;(3)有的专业课程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如诺丁汉大学就是这样的做法。
成功经验:布利斯托尔大学:对教育学进行较为详细的方向细分,设立了“领导与政策”,“教育、技术与社会”,“数学教育”,“神经学与教育”,“政策与国际发展”,“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教与学”专业,每个专业都设置有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相关专业教育指导。
2.教学内容。典型做法如下:(1)培训学时使用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方法,以及教育技术的全面培训,最大可能地获取文献。(2)极大可能的将课堂教学内容应用于实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机会;(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4)在课程教育中,了解教育相关课程,并能够参与到相关课题;(5)学习使用教育研究工具;(6)培养教育研究能力;(7)了解教育的全球性问题;(8)鼓励学生对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反思;(9)培养学生撰写报告的能力;(10)学习汇报的技巧,提高汇报有效性
3.教学方法。多所大学均采用较为多样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可分为住校学习课程和校外学习课程;面授课程、在线课程和远程课程;教师讲座和研讨会、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工作坊、阅读小组等形式。注重校内与校外教学结合,注重学习过程,注重体验式学习,营造校外实践机会,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成果经验:牛津大学:(1)其对比与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每年2月到巴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和国际教育规划研究生进行一周的实地学习。将面授课与校外实践紧密结合,利用学习阶段充分实践,不断强化学生的实际能力。(2)学生完成的作业通过小组评阅和校内专家评阅共同指导。在评价中转换身份,得到锻炼和学习。(3)有来自全球的著名客座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和交流活动。曼彻斯特大学:学生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有经验的教师,拥有大量的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鼓励个人与合作学习、研究,促进终身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所有教学活动,分享经验,提供实践机会,以多种教学形式,例如讲座、导师辅导、案例和探究式学习进修教学,以及工作坊、合作活动(包括角色扮演、汇报和其他小组活动形式)的形式。
4.评价方式。各个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评价方式多样,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不局限于教师,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过程,使其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专业锻炼。评价通过同伴互评和导师评价相结合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学生的评阅能力,进一步意识到一些具体问题。
成功经验:剑桥大学学生上交两篇小论文和报告之后,学校相关监管机制将会给予一定的反馈。在每个学期末,学校的督学或教师会针对学生的论文和报告给他们写一份电子报告,学生可以在剑桥研究生监管报告体系这个平台看到该报告。这一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我国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产生的预期结果,即对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对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的分析与解读,还未见以几所师范大学为例,深入分析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同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对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应面向国际化,体现学科间综合培养,明确培养目标的制定依据,立足学校优势凸显高水平的培养目标构建方向。
[关键词]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重点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7-0001-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7001本科教育培养目标问题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中的一个核心问题[1],具体到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问题,亦是如此。然而,从林林总总的相关著作和期刊文献来看,其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对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目标改革的反思方面进行分析与解读。总体而言,宏观层面上的诸多研究趋于雷同、过于宽泛,还未见以几所师范大学为实例,深入、细致地分析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
一、我国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本文将四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指标划分为4大类、22项。通过比较分析,现对四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上述的4大指标、22个项目的比较结果分述之,见表1和表2。
表1四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学校名称培养目标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具有良好的教育基本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实践能力、熟悉中外教育发展史和国内外教育改革最新进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教育学专门人才、教育行政人员、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人员,以及教育新闻、出版和媒体开发的专业工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教育科学研究单位和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东北师范大学培养具有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修养,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具有中小学教育研究、教学与管理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并为其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和未来的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西南大学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大、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第一,素质方面。对于思想道德品质,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西南大学对此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社会责任感,只有东北师范大学在培养目标中有所提及;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在培养目标中予以涉及,但都未提到劳动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区别于其他三所学校,提出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对于教育基本理论素养,只有西南大学在培养目标中未涉及,其他三所学校分别提出培养的人才要具有良好的、较高的、现代的教育基本理论素养及观念。
第二,知识方面。在对这四所重点师范大学进行对比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师范大学对所培养的人才提出的知识方面的要求各有不同。从列举的四项知识要求指标来看,东北师范大学对学生提出的知识方面的要求最多,占据三项,分别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国内外教育发展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占据其中的两项,分别为中外教育发展史知识和国内外教育发展知识。该校注重将国内教育学知识与国外教育学知识综合起来进行传授,体现出兼容并包的理念;西南大学占据一项,即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而华中师范大学未在培养目标中涉及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
第三,能力方面。四所师范大学都相应地在培养目标中指明了对能力方面的要求。按照六项能力指标被涉及的频次来看,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被四所师范大学中的三所提及,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实践操作能力被两所大学提及,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教育科研能力、教学与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别被提及一次。从纵向来看,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在培养目标中提到的能力方面的要求最多,其次为北京师范大学,再者为华中师范大学。
第四,人才培养方面。通过比较,在所研究的四所师范大学中,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被提及三次;中小学教育教学人员,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教育科学研究单位人员,其他教育工作者被提及两次;教育新闻、出版和媒体开发的专业工作者被提及一次。从纵向来看,除东北师范大学外,其他三所学校在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上都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而东北师范大学将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为自主学习者和未来的教育家。
(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共性
1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四所重点师范大学的比较分析中,有三所师范大学都在其培养目标中指明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其中,华中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提出,培养的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东北师范大学提出要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及修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一直受到各学校的高度重视,在师范大学更是如此。师范大学主要培养的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培养出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同时也影响着整个教育领域的道德氛围。由此来看,各师范大学能够在培养目标上明确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无疑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教育理论素养的培养教育理论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理论意识和价值观、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利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2]。拥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够丰富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储备,引导教育工作者运用理论知识对教育工作实践进行反思,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发现新的教育工作方式与方法,促使教育工作者不断成长。对于教育理论素养在培养目标中的体现,北京师范大学提出要培养具有良好教育基本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华中师范大学提出要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东北师范大学提出要培养具有现代教育基本理念、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知识以及教育研究、管理能力的未来教育家。由此可见,这些师范大学对于培养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的明确指向还是较为一致的。
3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为师范生走向中小学以及中、高等院校工作岗位,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3]。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教育规律、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而非按部就班地套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因循守旧地向受教育者灌输知识。基于对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充分认识,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分别在其培养目标中指出,所培养出的师范生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实践能力、中小学教育研究能力、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能力。
4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的培养
不同的师范大学对于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在培养目标中也给予了较为明确的定位。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三所学校都指出,要将该校师范生培养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但是在各自的表述上略有不同。北京师范大学提出,要培养出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华中师范大学提出,要培养出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西南大学提出,要培养出大、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人员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个别大学在培养目标中不仅提出要培养教育科研人员,同时也添加上了教学以及管理的字样。同时,对于教育科研人员的层次定位,有的大学不单单局限于中小学,也将大学纳入其中。
(二)不同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独特性
1国际视野的提出
北京师范大学在其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中提到“国际视野”一词,这一内容的提出是我国其他三所重点师范大学未涉及的。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还提出,所培养的人才需要熟悉一定的中外教育发展史和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最新进展。这些内容的提出都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国内的教育动态,也要放眼国际,拥有前瞻意识,关注整个教育发展的前沿问题。
2心理学基本知识的提出
东北师范大学在提出所培养的人才需要掌握一定教育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心理学基本知识的传授。传统教学观念认为,严师一定出高徒,但是对于不同年龄的受教育者一味地采用严厉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手段,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对受教育者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出
教育科研能力作为研究型教师应具备的一项核心能力,已经逐步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同时,教育科研能力也日益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师范大学作为将师范生培养成为合格教师的场所,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也应纳入到具体的培养目标中。这一点上,华中师范大学在其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将该校教育学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而其他三所师范大学尽管也对该校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在能力方面提出了诸多要求,但是并未提及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4创新能力的提出
在创新能力方面,西南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区别于其他三所学校,提出要培养创新能力突出的教育工作者。创新能力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亦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如何将教育改革出色地落实到教育过程中去,而不是生搬硬套地采用提出的教育改革措施,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采用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应对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教育问题。
二、我国重点师范大学与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从众多的普通师范大学中选取同在北京市的首都师范大学、同在中南地区的河南师范大学、同在东北地区的辽宁师范大学,以及同在重庆市的重庆师范大学作为一组比较对象,与四所拥有本科教育学专业的重点师范大学进行对比分析。
表3四所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学校名称培养目标内容首都师范大学为适应国家及北京市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教育工作者河南师范大学该专业旨在为师范院校及其他教师教育机构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能力的教育科研人员,并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培养管理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辽宁师范大学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师资培训机构教育学教学与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与管理人员、人力资源评估与培训工作者、教育咨询与指导人员、社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新闻工作者重庆师范大学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教育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教育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培养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能力、语文及人文学科综合课程教学能力及较强科研能力的中小学教师
同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指标划分相似,根据四所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如表3),将指标划分为4大类。通过将重点师范大学与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现将比较结果分述之。
1素质方面
重点师范大学和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均包含5项指标,相同指标数为1项,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其他4项均有所不同。其中,重点师范大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教育基本理论素养的培养,而普通师范大学更加侧重于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理论视野、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知识方面
重点师范大学和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分别包含4项和3项指标,相同指标数为2项,分别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心理学基本知识,而中外教育发展史知识和国内外教育发展知识2项指标仅存在于重点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中。
3能力方面
重点师范大学和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均包含6项指标,相同指标数目为5项,分别为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同指标有1项,其中,重点师范大学将教学与管理能力纳入培养目标,普通师范大学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纳入培养目标。
4人才培养方面
重点师范大学和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分别包含7项和10项指标,相同指标数为6项,分别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师资、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人员、教育新闻工作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此外,重点师范大学还将培养中小学教育教学人员作为培养目标中的1项,普通师范大学培养目标中涉及的人才培养类型则更为宽泛,还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工作者、教育咨询与指导人员、社会教育工作者和人力资源评估与培训工作者。
由此可以得出,重点师范大学和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在知识类、能力类和人才培养类方面的要求相似度较高,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三、我国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化构建
(一)重点师范大学培养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1缺乏以国际视野看问题的意识培养
以国际视野看问题,对于本科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要在平时的学习以及对教育问题的分析、研究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关注这些教育问题在国外的现实反映,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还要对同一问题进行国内外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国外很多国家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对教育领域内的诸多问题也较为关注,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而我国重点师范大学,作为我国师范大学的风向标,从其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来看,对于具有国际视野、关注国际教育问题的本科生的培养并不十分重视,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在该专业的本科培养目标中对其有所提及。究其原因,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教育问题,针对这些教育问题,也相应地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国外的优秀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然而,培养目标作为对学生预期发展所做出的规定,却没有与教育发展相契合,而是落后于教育的发展步伐。由此可见,在对学生以国际视野看问题的意识培养上,我国师范大学还没有在培养目标中予以重视,这无疑是学生未来发展指向上的一个漏洞。
2心理学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相对分离
本科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主要定位于和教育相关的工作,而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在其工作过程中都要与学生进行接触。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时代的学生、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因其不同的心理特征,在其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背后反映出一定的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是用教育学知识解释不透的,而心理学知识恰恰能够和教育学知识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厌学心理等各方面问题进行解读,更好地实施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所研究的我国四所重点师范大学中,只有一所学校在该专业培养目标中提到了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师范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本科阶段不重视心理基本学知识的学习,而是在步入教师岗位后才开始恶补,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很难游刃有余地解决。分析该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大学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一味地坚持专才教育论,将学科间的界限划分得过于明确,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即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相对分离,殊不知学科间的综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
在四所重点师范大学的比较分析中,只有华中师范大学在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提到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上,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都有涉及到。简言之,能力的培养与人才类型定位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关系。而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之一,就是将培养具有某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对某个领域进行具体研究的人才作为目标。教育科研能力作为教育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却没有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显然是没有按照培养目标的制定依据斟酌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分析该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各校教育系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没有事先明确培养目标的制定依据;另一方面,教育系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孤立地看待培养目标内容中各方面的要求。
4创新能力的培养意识淡薄
从对各校培养目标内容的分析上来看,创新能力的培养意识还较为淡薄,只有西南大学提出要培养创新能力突出的教育工作者。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创新,该领域才能焕发活力,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教育领域亦是如此。教育活动有一定的规范,但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编制、进行教学管理等等。然而,在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期间,更多的院系还是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传递给学生,积极调动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探索式学习、研究的机会较少。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识淡薄,学生整体的创新能力自然不会太高。
5缺乏特色,未体现出高水平
将我国重点师范大学和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发现,重点师范大学作为师范大学的领军者,在培养目标上缺乏特色,未体现出高水平,和普通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具有一致性。诚然,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通过中央制定及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来实现其绝对的一致性。在“本科专业目录”制定及修订后下发的同时,也会下发“本科专业介绍”,对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做了详细的规定[5]。如,1998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对本科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对本科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总的培养方向,但是各师范大学在制定该校的培养目标时,没有根据学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这对于现阶段本科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是不利的。我国重点师范大学相较于普通师范大学,无论在师资力量、学生整体水平还是在学校的资金和资源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如果我国重点师范大学和普通师范大学在对教育学本科专业生的培养上趋于雷同,没有根据学校的优势、特点来确定培养目标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高水平,就会产生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构建
1面向国际化
有学者提出,国际化指的是具有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为全球服务、向全球开放的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交往能力,能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尊重外国的风俗和宗教信仰,维护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法律权威;培养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知识,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风土人情等[6]。而对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内容的规定,也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国际化要求。笔者认为,应包含掌握一定的国内外教育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具有国际比较意识和分析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内容。
2学科间知识综合培养的体现
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素养的培养方面,已经不能停留在仅仅对教育学知识的掌握上,而应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培养,具体指教育学知识和基本的心理学知识的统合传授。因此,在对培养目标内容的制定上,对知识层面的具体要求应体现出对教育学知识和基本的心理学知识的综合培养。
3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依据
培养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出一定的规范性,在前文的论述中,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以及专才教育论和通才教育论三大方面。因此,培养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要以制定依据为标准,另一方面要依据各学校的特点对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4立足学校优势,凸显高水平
我国重点师范大学在培养目标的内容上,应凸显出一定的特色,体现出应有的高水平。为此,我国重点师范大学应在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对本科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该校不同于其他师范大学的办学优势规定该校的培养目标内容,如北京师范大学在其教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教育学专门人才,这就凸显出了北京师范大学在与国外优秀师范大学交流、研讨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