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类论文2300字_安全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5
- 527
...
导读:安全教育类论文2300字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都是会有很多严格要求的,所以在写作之前必定会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参考前人的写作方式等等,本论文分类为安全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安全教育类论文23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安全教育类论文2300字(一):强化安全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安全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进行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60例,对照组为60例。在两组患者进行选取时均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手段的基础之上强化安全教育。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跌倒、坠床等事故发生概率进行分析发现,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在患者的安全知识评分方面,观察组也比对照组要高,两组患者之间的研究数据具备差异,并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强化安全教育应用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能强化患者的安全知识掌握程度,降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同时也能让患者达到更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强化安全教育;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26-02
在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是脑血管疾病、脊髓炎等,这些患者的疾病种类比较多,而且在护理过程中难度会适当增加,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开展对应的护理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很多患者也有了一定的护理安全意识,这就要求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护理安全的良好规划,尤其是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通过加大安全教育能保障护理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患者的安全事故。通过本文针对强化安全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明确强化安全教育在神经内课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进入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人数分别为60。观察组人数为60例,其中包含男患者31例、女患者29例,患者年龄在26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6.5)岁。对照组人数为60例,其中包含男患者33例,女患者27例,患者年龄在27~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6.3)岁。12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在5~20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12.3±4.6)天。通过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不具备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本次研究之前均签署了同意书,并且是由患者自愿进行本研究的参与。
1.2方法
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方式之上加大安全教育。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通过用药监护、生活护理以及病房清理等环节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手段上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让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入院治疗之后对患者的安全事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评估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概率,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患者,采用科学的安全护理方式,保障患者安全。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确保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一定的安全知识传达,让患者和患者家属学习到更多的安全知识,并且及时将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反馈,让安全管理发挥最大的价值。在进行安全知识传达和教育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认知以及患者的文化程度,针对性的开展知识讲解,让患者有更好的知识理解,对于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以采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方便家属和患者进行知识学习,明确安全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神经内科患者存在长期卧床的现象,很容易导致皮肤压力性损伤,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擦洗皮肤,以防止压疮的发生,同时要嘱咐家属定期更换患者衣物,保持患者个人卫生。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跌倒、坠床等事故进行分析,计算出的发生率观察组为3.33%,而对照组为18.33%。观察组患者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的安全知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安全知识评分,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操作以及安全管理方面数据均呈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具体情况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属于肢体和思维能力存在障碍的患者,这些患者很有可能存在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在护理过程中加大了护理难度,也会让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
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明确护理的重点,对于一些存在行动障碍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评估护理风险,在患者的病房前进行风险标识,让患者和护理人员加大对安全知识的渗透。在进行患者的护理时,针对存在行动障碍的患者,需要防止患者出现跌倒的状况,可以在患者床头悬挂防跌倒风险标识,加大对跌倒风险的防控,另外在患者极易出现滑倒的地方增设扶手,铺设防滑垫。针对躁动不安的患者,需要在普通病床的基础之上加设床栏,防止患者出现夜间坠床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将患者和患者家属普及约束带的作用。对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需要随时随刻有患者家属跟随,坚决不允许出现患者自己随意走动的现象。除此之外,患者家属可以向护理人员咨询营养膳食,让患者有更好的健康状况,保障患者不会在住院期间出现营养不良。
总而言之,将安全教育应用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大幅度提升患者的安全,同时对安全评估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安全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为解决互联网普及中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中面临的思想腐蚀、外来思想侵袭等问题,本文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基本概念,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对当前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策略展开研究。借此帮助高校打造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增强高校学生对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抵抗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
大数据在社会领域渗透中,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突出,原本网络舆论斗争转变为意识形态斗争,而高校在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时却面临着学生认同、校内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困境。因此,为在党的领导下,应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困境,推进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本文对大数据时代如何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展开讨论,落实高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工作。
1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基本概述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具体指高校师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认知,及其观念认同、行为实践程度,并且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中,有效抵御社会不良思潮、西方思想侵蚀,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为我国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大数据时代中,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主要包括院校信息安全、学生社会主义主流观念认同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外部环境、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开展等内容。[1]在大数据渗透下,高校教育环境产生改变,使得院校内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难度增加,外部环境对社会主流意识影响无法忽视,若不积极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将直接导致高校师生思想领域中产生个体思想混乱问题。
另外,大数据时代中,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是社会人才建设基本需求,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一方面,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可为学生树立正常人生、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网络不良意识形态侵蚀,使学生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安全意识形态教育是在育人过程中融合主流意识形态,给予学生正确意识引导,实现高校现代化建设目标。
2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大数据时代教育体系完善的前提条件,要求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等原则,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调动学生时刻践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动性。结合当前高校内部学生意识形态分析,多数学生爱国意识强烈,且对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持续发展信念不断深化。但由于大数据时代高校外部环境复杂性,其意识形态安全仍存在较多问题。
其一,思政教育手段单一。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要渠道,高校采用传统“满堂灌”教育模式,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质量。
其二,社会实践模式化。社会实践是学生体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的基础性工作,但高校在学生寒暑假所设计、布置实践任务,存在走过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少等现象,导致高校内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进展不明显。
其三,意识形态安全宣传力度不足。大数据时代中,微博、博客、微信公眾号等新媒体平台影响作用强大,而高校未能意识到新媒体平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宣传功能,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针对不强。
其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环境复杂性、外部意识形态多样性的特点,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匮乏、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其在教育实践中未能主动分析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现代教育机制中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求。[2]
3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策略
3.1优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手段
在大数据时代,为提高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水平,需树立“数据思维”,优化意识形态教育手段。高校应结合大数据时代特点,总结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契机、挑战,强化教育工作者大数据意识,以此在数据思维驱动下,创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法。具体来说,高校在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时,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原理,从学生社交言论、兴趣爱好、网络轨迹等方面,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意识形态变化、立场、观点,继而调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思政教育。其次,高校应主动分享主流意识形态语言集锦,并利用大数据传播功能,用新颖、趣味性方式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关话语传递到师生群体中,借此通过融合政治话语、师生日常话语,扩大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实效性。最后,高校应基于大数据技术,监测、预警学生意识形态领域,以分析学生对网络舆情热点、突发性社会实践的关注点,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动性、预见性。[3]
3.2推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教育工作者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体执行者,提高教育工作者综合能力,可满足大数据时代中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要求。因此,相关院校应积极推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组织内部教师队伍适应大数据背景下时代发展潮流,主动学习数据筛选、分析、处理知识,积累大量知识储备。再者,高校应大力培养教育工作者数据整合能力,强化其数据技术应用能力,使其学会运用互联网、新媒体设备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参与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大数据技术有机融合时,相关教育工作者需整理学生校园信息数据,根据信息数据内规律性、科学性特点,影响学生思想状态。除此之外,高校教育工作者需结合个人育人经验,从课程教育活动中判断学生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变化,并将其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践依据,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接收教育内容,达成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目标。[4]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主动导入社会热点话题,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讨论期间教师可记录学生语言、行为信息,同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把握活动核心价值,然后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学生心理需求,启发学生关注主流意识形态。
3.3打造特色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高校应深入探究大数据时代教育环境变化规律,明确当前时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价值、实践优势,打造特色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首先,确立高校教育主阵地地位,以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相关课程为途径,将课程教学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要场所,使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主流思想,端正其思想教育形态,同时在教育内容渗透中,让学生认识到防御不良意识形态、西方思想侵蚀的必要性。另外,教师可将生活化内容引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活动中,并利用多形式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坚定学生思想信念,保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效性。
其次,高校应根据学校办学主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借助凉亭、路标、花坛等景观设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形态意识教育主题内容,继而利用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展现高校精神内涵,影响学生道德品质、意识形态塑造。在此期间,高校还应确保文化建设全面性,通过“廉政文化主题墙”“雷锋精神宣传报”等信息载体,辅助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最后,大数据时代中,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了宣传平台,为此,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知识普及、宣传作用,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传递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信息。[5]一方面,高校可申请经营特色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公众号,或在博客、微博平台中定期推送社会热点问题、政策信息。另一方面,高校应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信息平台,设计专题教育板块,为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全面实施提供助力。
3.4凝聚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力量
由于大数据时代中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难度较大,且教育工作复杂,要求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凝聚高校内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力量,为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意识渗透奠定基础。其一,高校应发挥党员干部、班级干部示范作用,提升其创新力、领导能力,使其善于发现校内意识形态领域学生思想倾向问题。其二,将思政教育教师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核心人员,使其在学习大数据技术、树立大数据思维前提下,学会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渗透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继而融合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教育,全方位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其三,高校应统筹各课程教师、辅导员等教育力量,形成多层次“舆论矩阵”,守卫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同时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社会培养爱国、忠于党的高素质人才。[6]
4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中,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在互联网影响下产生较多变化,为坚定学生社会信念,端正学生思想政治态度,高校应将课程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要方式,并通过优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手段、推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等路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价值观念,同时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中,使其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期人才。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