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论文: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现状研究和我国出国留学教育高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 实用文档
- 2021-08-02
- 315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实施来华留学预备教育,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2016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突破44 万。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就来华留学生的相关课程进行改革,是一个必须及时面对的问题。《中国概况》课程是留学生教学中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将对其他文化课程的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留学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留学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卓越成就。分析其中原因可看出中国:出国留学的高速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全球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教育资源供求矛盾、教育的市场化改革等。笔者试图对这些原因进行较深入的剖析期望能对留学教育市场的良性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234-01
据统计,我国从1978年到201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的150万左右,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是前所未有的。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50.6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促进了出国留学教育的快速发展。1978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听取国家教育部汇报清华大学工作时表示,赞成留学生的量增大,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成千上万的派,不要只派十个八个。
中共中央第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确立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十二字出国留学教育工作方针。后来又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有关问题的通知》,彻底解除了大部分中国青年人不能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限制。到2000年月国家人事部制定的《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新时期出国留学教育的政策。
二、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扩大了留学市场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迅速升值,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出国门槛降低,签证比以往更容易,更多优惠政策鼓励留学 。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中国部分公民有能力为其子女筹集留学费用。中国的出国留学分为:国家公派、单位公派和自费出国留学三个部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出国留学规模持续扩大。1872~1978年百余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3万。1978~2000年22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约为34万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日益增多,许多人都把出国留学当作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必要过程,中国留学人员数量急剧上升。有数据显示,2006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突破百万大关;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33.97万人,达到历史上最大规模。
我国近些年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的投入,使其有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教育投入仍然不足,国内大学和高中学校的数量仍然太少,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均等,优质教育资源奇缺,应试教育盛行,升学竞争仍然激烈等等。
中国当前的普通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整体规模均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公民个人的需求,国内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不但刺激着出国留学市场的发展,并且使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平均年龄不断下降,呈现低龄化趋势。
四、良好的就业形势也是促使其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多数专家都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经济危机将会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得到控制和缓解,甚至认为美国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美元的贬值会直接导致美国产品价格变低,使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为增强,有利于刺激出口,从而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中国留学教育经过百多年的发展期间经历了很多起伏、波折,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有着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由于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长,无论我们的国家还是个人都对留学教育产生了极大的需求。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教育交流的迅速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供需矛盾的突出,教育产业引进市场机制,促进教育的国际化以及出国留学教育的边际效应影响等多个方面的推动下,中国留学教育的高速发展已成必然。
参考文献:
[1] 孙丽萍.中国大学离高等教育全球化有多远[EB/OL].新华网上海,2002-6-6.
[3] 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李传松,许宝发.与祖国风雨同舟[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 林荣月.教育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 厉以宁.教育经济学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7] Cohn,E.,1989: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Oxford:Pergamon Press.
[8] Schultz,t.W.,1963:The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New York:Columbia 1)niversITy Press.
[9] G.Psacharopoulos,1975:Earning and education in OECD Countries.OECD.Parj S.
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程为调查研究对象,展开文化课程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的现状研究,并进行具体分析和整理,最后形成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课程定位
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习中文化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文化有比较深入理解会促进人们对于语言本身的理解;对于语言有很好的理解与把握同时也会促进文化的学习。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公布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指出:“文化知识课包括中国概况、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等)等课程,这些课程讲授中国的国情、历史、文学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习者提高其语言运用的层次。”
《中国概况》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全面而概括性地介绍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它不仅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而且还能激发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研究兴趣,对他们正确认识中国、消除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误解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广西外国语学院留学生文化课程设置情况
(一)开设课程
汉语课程:初、中、高级综合汉语课,听、说、读、写技能课,商务报刊阅读、旅游交际会话等。结合课程每个学期开展专业的实践实训活动,在大四年级还会进行为期3 个月的专业实习。
其他课程:中国概况、东盟旅游概况、当代中国话题、当代中国经济、中国历史、旅游服务礼仪等。
(二)文化课程学分学时设置情况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留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开始上专门的文化课程,一般每门为32、48 或者64 课时。《中国概况》课程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每周4 个学时,共48 学时,使用教材为王顺洪主编《中国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熟悉中国国情,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具备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教学内容包括国土、历史、民族、政治、经济、艺术、文学等14 个篇章。
三、广西外国语学院《中国概况》课堂教学调查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多使用直观的资料,例如图片、音像资料来介绍书法、少数民族的风俗等等。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介绍为主,穿插使用体验式、任务型教学方法。教师起主导作用,对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多采用讲解讲授方式,让学生理解内容。部分课时,根据课程内容,设定不同主题,采取分小组进行课堂报告和课堂讨论的模式展开活动,例如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体验活动。
(二)教学安排与考核方式
留学生到了三年级学习阶段,已经完成一定阶段的汉语学习,能自如地进行汉语对话交流,因此本课程采用全中文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每周4 学时,共48 学时。期末测试为开卷考试。
(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调查
本文对3 个留学生班级做了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0份,并针对调查的结果对10 位学生做了访谈。问卷涉及汉语学习需求、教学内容、老师上课教学方式等10 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会使用汉语是留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但同时他们也对中国文化的内容感兴趣。现行的课程设置中,语言和文化课程的比例较为符合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汉语言文学(旅游方向)专业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开设的汉语课程课时81%,文化课程课时占19%。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