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毕业论文:新闻学发展改革思考和策略论文和新闻学教学改革创新研究论文
- 实用文档
- 2021-08-02
- 474
...
在这个媒体融合的时代之下,新闻学专业的一个实践教学也都将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如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融合媒体需要的新闻学专业人才。本文就整理了关于新闻学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学毕业论文如何写?相信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到毕业论文的,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写才好,本论文分类为文科毕业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全媒体视野下新闻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新闻学的人才需求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新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然无法适应新的岗位要求。本文将从新闻人才需求入手进行分析,探索出适应全媒体环境的新闻学人才培养模式,从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实现新闻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学人才需求教学改革
随着5G网络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新闻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不论是内容创作还是传播策略,全媒体时代对新闻学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闻人才的需求:类型转变与素质要求
全媒体环境要求传播内容多样、传播思维新颖、传播大数据化,进而催生了新的岗位和人才类型。新闻人才的类型逐步转变为复合人才,对新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1.多元内容提供者。在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两种理念中,不能仅看到渠道的价值而忽视内容的制作。只有优秀的传播平台,却没有好的内容,媒体无法吸引和留住用户,实现长远目标。
这就要求新闻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综合能力,掌握多项技能,适应多媒体发展的需要。综合能力体现在包括采写、表达、组织在内的综合统筹能力上,多项技能体现在摄影摄像、文字写作、软件运用等能力上。
2.互联网思维人才。全媒体除了复合性和多样化的特点以外,还有与时俱进的特质。因此新闻人才应具有创新思维以适应全媒体平台的发展,全媒体平台的依托是互联网,所以究其根本就是对互联网思维的培养。全媒体时代下的中国不仅处于“后工业时代”,而且正在经历着“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如何培养新闻学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难题。
互联网思维区别于以往传统媒体思维,表现在媒体策划、运营、内容制作、用户需求等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多平台、多层次、多主体、多联动的媒体形态要求全媒体人才具备相应的互联网思维。除了自媒体思路以外,新闻人才更应注重社会舆论导向等宏观层面,培养宏观意识和微观意识兼备的互联网人才。
二、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调整教学目标——培养全媒型现代传媒人才。新闻学专业面向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单位宣传企划部门,培养了解新闻传播规律、具备新闻传播学知识和媒介融合理念、熟练掌握编采等基本技能、掌握不同媒体新闻业务特点、熟悉我国政策法规的全媒型现代传媒人才。
2.优化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提升能力。①健全课程体系。为适应全媒体环境,新闻课程体系设置应当沿用阶梯学习的方法。基础课程教学不断夯实学生的理论史学基础,提升学生业务水平。
比如《新闻学原理》《新闻摄影》等专业课程进行实训教学,加大全媒体内容产出;在媒介意识的培养和媒体思维的建构方面,在一、二年级的学生课程中设置《新媒体导论》等基礎通识类课程,二年级开设《媒介经营与管理》提升学生的媒介管理能力,三年级开设《媒介批评》培养媒介文化批判能力,三、四年级开设《互联网营销与创意》等媒介市场营销类课程,对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与细化。
②革新课程内容。《多媒体软件基础》课程将Photoshop、Premiere软件知识进行压缩,增加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数据处理、分析与运用能力,适应大数据新闻的发展趋势。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信息具有碎片化、去深度化的特点。当前,我们身处于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快速。运用大数据思维,利用新技术处理庞大数据量成为提高工作效能的迫切需要。作为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从业人员,应增强自身专业素养,树立大数据思维,适应以大数据分析为特征的现代新闻工作。
《新闻学原理》课程侧重于把科学的传播观念、媒介素养、传播者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以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新型记者。
③开设全媒体实训项目。全媒体环境对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课内外实训项目应当受到重视,目前新闻学实训项目有图像处理、新闻采访实训、新闻摄影实训、声音处理、新闻写作实训、新闻编辑实训等多门课程,各门课程针对全媒体实训进行细化。比如,图像处理实训大纲中,将之前的按章节分配转变为按小课时分配,将“图片的保存与发布”细化为“图片的多种媒体格式与保存方法”“图片的报纸发布”等多个部分。
高校还应该与媒体合作开发教学采编实训平台。平台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全真模拟新闻媒体真实采编生产环境,以增强新闻专业教学实践为目的,围绕教学实践设计功能模块,打通理论实践,衔接课堂内外。对全媒体采编实训平台的开发和使用,能强力推动新闻传播教学以理论教学向全媒体教学的转型,同时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学生移动采编、策划、制作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改善教学方法——以微博、微信平台运营情况作为考核参考。把学生新闻作品作为课程考核内容,保证实践教学目标的完成。比如,《新媒体导论》侧重理论联系实践,期末考核方式由以前的评写新媒体现象改为每位同学维护自己创立的微信公众平台,以平台的粉丝数与阅读量来衡量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根据笔者所在学校2014级新闻学专业86名学生的期末考核情况统计,历经3个月的微信平台运营,有大约一半学生运营的微信平台粉丝数突破300人,个别人的微信平台粉丝量突破1000人。与课程开课之前相比,学生的新媒体操作能力有显著提升,媒体意识也有显著增强。
三、结语
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学专业学生面临着更大机遇与挑战。新闻学专业能否满足全媒体环境下的人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新闻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践出真知,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观察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对于高校来说,新闻学教学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
第2篇:新闻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摘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是新闻全媒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是新闻学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高校可以从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开设创新创业专项课程、革新创新创业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致力于新闻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本文以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简称“天艺”)新闻学专业为例,探究新闻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闻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如何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召唤下,天艺学院搭建150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天艺巨星众创空间”作为产学研实践基地,吸引66家创业公司入驻,致力于实现产学研的无缝衔接。而新闻学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文学科,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对新闻学人才提出新的时代要求。因此,针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天艺学院新闻学专业探索出一系列优化策略。
一、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作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的“第二课堂”,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奠定实训基础。天艺学院新闻学专业校内实训平台秉持多样性、实操性、专业性及时代化原则,搭建了以下平台:
1.“天艺金话筒”作为二级学院的官方微信平台,主要发布学院新闻,包括会议消息、活动消息,兼顾专题策划与人物专访等;
2.“天艺-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作为二级学院的官方微博平台,与天艺官方微博形成宣传层级,主要发布播音学院短消息,进行转发、评论与点赞,带动粉丝互动;
3.“天艺新艺报”(微信)主要发布天艺各学院新闻,包括会议消息、活动消息,兼顾专题策划与人物专访等。“天艺新艺报”(报纸)是该校最早发行的纸质报纸,内容定位于美文赏析、新闻专题、短消息等,包含图文编辑、版式设计、报纸印刷等多环节实践活动;
4.尖端TOP(杂志)兼具紙质杂志发行,定位于时尚、流行与娱乐等风格,聚集前沿时尚信息,展现播音学院师生风采,包含图文编辑、版式设计、杂志印刷等多环节实践活动;
从媒介样态来看,实训平台具有多样化特点,兼顾微信公众平台的多媒体优势、微博平台的信息公开优势、报纸杂志的传统媒介优势;从媒介内容来说,平台实训内容多以短消息和人物采访为主,难度较大的深度报道与跟踪报道则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可操作性强;从新闻专业特色来说,这里有采访、写作和摄影摄像技术的技巧训练,也有媒体策划与创意的思维训练;从时代发展来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实训环节兼备。
二、开设创新创业专项课程
作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的有力补充,创新创业专项课程将创新和创业两部分融为一体,结合相关专业国内外最新创新成果和创业模式,从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技法、提升创新能力的角度开拓学员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的强烈愿望和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寻找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开办创业项目、强化创业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最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创新创业专项课程主要有《新闻采编》《电视节目策划》《图文编辑》《视频剪辑与后期处理》《新媒体发布》《新媒体运营》《网络编辑》等课程,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
创新创业专项课程以每周2课时的(45分钟/课时)的方式开展,适用于有一定专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所以开设在大学三年级。先修课程有实践类课程《版式设计》《多媒体软件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节目制作》等,这些先修课程为学生们夯实专业基础,注重新闻策划、采访、写作、拍摄、剪辑等基础能力的培养。专项课程作为主干课程的补充,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图文编辑》融合了《版式设计》《多媒体软件基础》课程的软件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个软件创作作品的能力。专项课程相比于主干课程,更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将培养内容进行细化,如《新媒体发布》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媒体平台发布过程中运用到的资源整合与创意技巧,教学内容更为具体与微观,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革新创新创业教学方法
作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施的有效保障,教学方法的革新尤为重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教学方法的革新可以带动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基础知识讲授、专业案例分析、综合过程训练和学习效果评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和参与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情景模拟再现,重演创新创业孵化过程;
4.运用任务驱动法,设置任务目标,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5.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创新创业意志,评估创新创业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连通校内与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开通人才输送渠道;将专项课程补充进入学科课程体系中去,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革新教学方法,保障创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目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仍面临一些阻力,如学生创新创业意志薄弱、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师资类型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可举办讲座与活动来增强学生意志,实行弹性学制,实现校企共享师资并联合培养等。随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逐步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
第1篇:论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策略
摘要:人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媒介方式也越来越多,社会对新闻学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被淘汰,新闻学专业势必要进行改革。据此,主要围绕着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学教学改革展开分析,再根据新闻学专业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学;教学改革;必要性策略
因为网络的兴起和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更广,种类繁多的媒介形式应运而生,直到产生了媒介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介融合对于新闻学专业而言,不仅是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因为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新闻学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如果再不进行新闻学专业教学改革,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本文就新闻学专业教学改革展开探讨。
1媒介融合时代下的新闻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时代发展的需求
新闻学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新闻学专业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科技的发展势必会带动新闻学专业的发展,而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后,新闻学教学完全被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领,对新闻学教学环境也造成了非常大的改变。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媒介融合是必然趋势,而在网络媒体发展形势下,信息的互动性、丰富性,使得各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将传统的媒介形式和网络媒体平台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新闻学的发展。
1.2培养新闻人才的需求
因为时代背景的改变,媒介融合的发展,社会对新闻学专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的新闻学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稿编辑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营销能力,也就是说社会所需要的新闻学专业人才是综合性人才。新闻学专业学生在具备了以上能力之后,还应对媒体工作以及目前的新闻流程有所了解,因为只有对这些有所了解之后,才能充分地利用新兴技术的作用和媒介融合平台,将新闻媒体的魅力发散出来。除此之外,传统媒体市场还在不断地细化,也就是说,社会对于新闻学专业的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地细化,这种细化给新闻学专业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媒介融合时代下的新闻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2.1加强内部学科之间的整合
在新闻学专业,能够衍生出非常多的分支,所以新闻学专业的研究方向是非常广泛的,而在新闻学专业教学中,仅仅只有主要科目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些其它科目的辅助,而这些其它科目就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地了解新闻学这个专业。就目前而言,不同地区的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对新闻学的定义都会有所不同,但是通常情况下,大部分院校所开设的新闻学专业科目中,还会掺杂广告学、主持学等科目。而在院校教学中,每个专业的教学都会得到重视,因此每个专业在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后,也会加入到专业岗位中进行学习。而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学发展已经和各个专业结合起来,并且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不同行业的发展。因为这样,新闻学教学中要能够和学科紧密结合起来,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对于新闻学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新闻知识能够在媒介融合时代下跨学科融合,最后得以应用,还能够渗透其他学科,得以传播。
2.2注重教学实践
新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也就是说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仅仅具备新闻学相关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必须广,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胜任新闻学专业工作。因此,社会面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比起理论知识丰富的,更喜欢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所以在新闻学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开拓实习,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岗位中,也就是真正的新闻学专业岗位上,积攒新闻学专业经验,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快地融入新闻学专业岗位中。
3结束语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是在不停地发展中,而在网络的发展前提下,新闻学专业也就势必要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也就是说,新闻学专业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新闻学专业才能够满足目前社会对于新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新闻学要和不同的学科融合起来,将新闻学知识更好地应用,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不但能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新闻学教学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对新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来制定明确的新闻学专业教学目标。
第2篇:研究性教学视角下新闻学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考
洪少华/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要:本研究从新闻学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以研究性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新闻学专业基础课
一、“研究性教学”现状
“研究性教学”观念来源于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的大学研究职能论,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哈佛大学报告时提出了“探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教育实践中开始流行,与此同时,欧亚部分国家也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我国部分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其模式和理念在我国日益受到关注。在“双一流”大学建设当中,一流的课堂教学被看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有学者认为研究性教学模式应该是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的特点之一。然而,有调查发现,一些大学开展的研究性教学,其实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感觉自己成为老师做课题的工具”的观点也因此流行。另外一些研究发现,一些大学夸大了“研究”在“研究性教学”中的比重,混淆了“研究”和“教学”的界限,没有体现“研究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其主要任务仍然是教学,而不是在以研究为主、教学为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而教学是以传播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应用和知识建构为主。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要解决“外部知识如何被学生获得、理解并内化到自身认识结构。相应地,研究性教学则可以理解为以研究为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已有知识并进行合理建构的教学形式。”它蕴含了自主探究、主动建构、学生中心等教育理念。在研究性教学观念的指引下,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要充分发挥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自我评价能力;教师是指导者,主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研究性教学相关文献的初步梳理和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研究多集中在课堂教学模式和考核两方面,多以某一门课程或某一个专业为出发点;亦或多指出了研究性教学开展出现的问题。本文在此类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思考专业基础课的特殊性和现实问题,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进行教学改革思考。以提升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加强发挥专业基础课的重要作用为目标,探索和实践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和影响,为培养新闻学“双一流”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课程依据。
二、专业基础课教学问题
一些新闻学专业基础课,比如《社会学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过于全面专业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学知识。然而,笔者在近年的教学中发现,《社会学概论》课程对于非社会学专业学生来说,其教材内容过于全面,使用的语言相对专业,与专业的接近性略显不足。如果讲授者一味注重社会学理论教学,不能联系新闻学专业,只会使课程变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所以,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新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讲授方式方面,当前专业基础课课程一般都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课堂教学内容多、知识量大。对于学生来说,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社会学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无趣。所以,在传统教学结合案例分析、视频教学、角色扮演、实践调查等方法的基础之上,有必要探索系统的教学模式以期帮助解决当下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无序、学习效果低下、知识接收并未吸收、识记并未应用的现状。此外,目前专业基础课考核多采用试卷考试,着重于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重书本轻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也需要思考如何实施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两方面的考核,建立一个过程和结果结合的考核机制。
三、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以研究性教学视角出发,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是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有效推动。选取相对来讲被忽视但却应该发挥独特作用的专业基础课来研究,专业基础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也将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有益补充,同时为“双一流”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从上述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教学问题出发进行思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入手,综合探索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两方面共同改进来实践和研究课堂教学。首先要如何优化教学内容:针对专业基础课课程培养目标,结合新闻专业学生培养的特点以及地域和国家发展的独特性,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基于调研分析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和看法,以课堂实践为依托,将新闻学专业特点融进教学内容、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开展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吸收和应用能力,同时能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并据此引发思考,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经历、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进行意义建构。再次需要反思改革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导向,重新评估考核方式,以考核知识和能力两方面为原则改革考核方式。突出考核目的和考核效果,通过改革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从教、学双方对课程的认知出发,采取调查问卷和采访相结合的叙事体分析开始调研,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四、结语
通过对研究性教学的现状和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呈现问题的分析,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打下扎实宽厚的专业基础,促进专业核心课学习,在教、学两方面端正对专业基础课的认知、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帮助学生打下扎实宽厚的专业基础,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双一流”大学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通过建构具有研究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积极参与中主动实践、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对改进传统教学,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社会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素质教育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以来,高校的素质教育问题一直被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问题的梳理,认为建立以培养学生社会关注和反思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对推动新闻卓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人才培养占有核心地位,培养什么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要认真思考的,在此背景下,思考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3篇:新闻学浅谈网络媒体的发展及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张伟峰:乌鲁木齐晚报社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不用出门便可以知道天下所发生的事情。网络的出现推动了一系列新鲜事物的出现,网络媒体是依据网络的技术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传媒方式。网络媒体借助于网络的优势进行对于信息的发布与对信息的服务。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网络媒体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影响
经过近代三十年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际网。根据相关的调查,中国的互联网网民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不仅仅是在中国,全世界的网民的数量都在呈上升趋势。其次,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介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其在人们的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互联网集了交流、传播与商务的功能与一体,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的交友聊天、收发邮件进行商务交谈,还可以在网上进行股票、拍卖和交易等商务活动。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再加上网民人数的增多,网络传播信息的作用也就更加的明显。
一、网络媒体的发展与优点
随着全世界网民的人数的增加,网络的传播信息的特点非常有效的发挥出来。在中国网络传媒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在二十世纪的初期中国网络的媒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形式,报纸电子网络版、网络新闻媒体以及门户网站等等这些新的形式的出现。网络媒体在中国已成为了重要的传播的媒介。这加快了中国网络的传播与发展。
网络媒体拓宽了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传统的媒介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所掌握的信息都不相同。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介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可以掌握到相同的信息。全世界的人民通过互联网的传递,信息可以一直的、不间断的传播着,让全世界的网民们都可以及时的掌握到信息,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的时效性,减少了很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的发展。
网络媒体还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者的统一。在网络的媒体上,受众的群体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创作者进行交流,更有甚者,受众者还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所得到的信息。当受众者在网络媒体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创作者就可以看到,可以根据受众者的意见,对于自己的信息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调整。受众者既可以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是网络信息的创作者。对于任何的网络信息,受众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是多种方式的,可以选择信息的内容、时间和顺序。在互联网的时代,受众者拥有着无比自由的权利。这也是网络媒体如此火热的原因之一,网络是一个让每个人表达自己的平台。
二、网络媒体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
网络媒体的发展是时代的选择,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完全的取代了传统的媒体。我们从媒体的发展历史当中就可以看到,当有更新技术媒体的出现时,传统的媒体并没有消失不存在。当初电视的产生也并没有让报纸销声匿迹,同样,网络的出现也不会让传统的媒体消失。网络媒体的出现,是给予了人们更加多样的一种方法来获取信息。对于不同媒体的选择是根据不同媒体自身的特点与受众的接受水平和条件所决定的。举个例子,大多数的年轻人选择较多的是网络媒体来获取信息,而年纪较大的群体则还是倾向于选择报纸或者广播等较为传统的媒体。电视作为最常见的传播形式,其公信度也是居于第一位。除此之外,传统媒体几十年发展的积淀并不是现在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体可以相比的。
网络媒体虽然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但是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和处于虚拟的状态,非常容易出现虚假信息肆掠的情况,不良信心没有节制的发展着。一旦这些不良信息让青少年看见并模仿的话,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是令人害怕的。网络媒体的出现带给传统媒体的不仅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及时的调整自己来迅速的适应变化着的传播业。传统的媒体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优点来宣传自己,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公众的注意力。我们要认识到网络媒体的出现并不是取代了传统的媒体,他的出现只是增加了一个传媒家族中的新成员,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的空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的出现带给传统媒体的不是一种打击,相反更应该是一种激励。激励着传统的媒体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帮助传统媒体更好的发展下去。我们要争取的认识到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并不是只有负面的,也有好的一面。同样网络媒体自身也并不是只有好的一面,其不好的一面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种负面的影响降到最低,尽量发挥出好的作用。推动我国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更进一步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