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陆川 > 正文

玉林市陆川县教育局电话是什么?地址在哪?上班时间!

玉林市陆川县教育局电话是什么?地址在哪?上班时间!

地址:...

教育工作人员周六日休息,不上班

政府机构上班时间一般为:上午8点-12点;下午2点30到5点半(夏季:3点到6点)。建议上午到政府部门办事,因为政府部门一般上午开会,工作人员比较齐;下午有可能外出办事而找不到办事的人。

学前教育
民国25年(1936年),在县城关厢中心校(今县政府招待所)附设一个幼稚班,招收幼儿26人,办园经费由县政府预算支给,一年后因缺乏师资而停办。32年,陆川县重办幼稚班,招收两班48人。设班园址在县城内黎氏宗祠。34年,在县城东偏东壕沟岸(今幼儿园)新建幼稚园。38年,幼稚园有4班80人,教员4人。
解放后,幼儿园继续开办,经费由县财政预算拨发。1952年3月改称幼儿园。1954年,始办2所民办幼儿园。1958年,除县城和乌石街2所公办幼儿园外,农村托儿园,幼儿园(班)有587处,入园幼儿1.95万人。教职工742人。翌年,农业社队公共食堂相继解体,乡镇大规模集中劳动相对减少,较多幼儿可由家庭照顾,入园、入托幼儿稍减。1960年,有公办、集体办的幼儿园(班)16所,30班795人,生产队幼儿园(班)205处,入园幼儿6979人。1962年进行调整后,全县幼儿园(班)只有10所,28班740人,教职工47人。1984年起,使用自治区统编教材语文要求拼音过关;计算要求学会20以内的分解与合成。此外还有常识,图画手工、音乐等方面技能训练

小学教育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知县陈仲宾以三峰书院宾兴田租及县城屠捐为经费,于三峰书院右侧(今镇中),创办第一所陆川县高等小学堂。此期间,县内各地绅士,以该地区庙产、义学租、学会租、税捐及祖尝为经费,陆续设立19所高等或两等小学堂。至宣统二年(1910年),全县兴办学堂21所。次年,由清朝改为民国,新旧交替,停办了18所。
民国5年(1916年),陆川县高等小学堂改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同时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马坡)、第三高等小学校(乌石)、第四高等小学校(良田)相继恢复。至12年,全县有小学校158所。后由于军阀混战,财政紧缺,陆续停办20余所。13年创办县立女子小学。23年,全县有中心国民基础学校(包括女小)17所,学生1444人;初级国民基础学校304所,学生9116人。入学率占全县人口的4.5%,占学龄儿童的34%弱。同年,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从万丈坡三峰书院搬到县城原陆川县立中学旧址(今县政府招待所)。31年,全县有中心国民基础学校33所,学生3297人;教职工293人;初级国民基础学校584所,学生2.88万人,教职工564人。35年,中心国民基础校减少为20所,初级国基校减少为454所,学生35416人。38年,全县有小学教学点536个,在校学生24347人,教职工675人。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1950年全县有小学458所,870个班,学生13907人。随着民主改革运动发展乡村小学也在发展。1952年,全县有小学621所,学生49850人。1954年春,进行整顿,压缩办学点,充实班额,学校减为496所,学生41744人。
1976年,耕读小学陆续并入全日制小学。1980年,对小学教育进行调整、裁撤小学附设初中班,保证了小学师资和教学设备,教育质量日呈上升。1985年,县内有小学163所,在校学生2696班,91657人,每万人口有在校生1478人。1986年,县内适龄入学儿童78743人,已入学76785人,入学率97.5%。同年11月,经玉林地区普及初等教育检查验收工作团验收,县内小学入学率98.5%,普及率98.8%,巩固率99%,毕业率97.6%。“四率”均达部颁标准。1989年,全县有小学158所(村)540个分校(教学点)在校学生101056人,每万人口有在校生1508人,比1950年增加了6.26倍。

中学教育

民国2年(1913年),陆川县知县陈梦昌与邑绅筹商拨县屠捐款4000元,学款租谷银300元为常年经费,将农业学堂迁往关帝庙,把旧校址(原县考棚、今县政府招待所)屋宇修缮后,创办陆川县立中学堂。4年将学堂改称学校。19年6月,国民党广西省政府以“管教无方”、“赤化”之名停办陆中。20年春复办。同年秋,在乌石宾兴祠兴办私立南平初级中学;南兴区在清湖街创办私立南兴初级中学。两年半后均停办。21年秋,桂系军阀白崇禧多次指出“陆川是第二个东兰”,下令再次停办陆中,翌年秋复办。24年春,陆川县立中学校从县城搬迁万丈坡(今师范学校)。30年春,有龙乡(今马坡镇)、清秀村(今冲)钟姓绅士钟国祚等倡议,将钟清连祖尝及日新学会会租提拨1240余石(稻谷)为经费,兴办私立清秀初级中学。同时南兴区开明人士刘耀东和绅士谢春生、李元章等倡仪,调拨该区老义会田租125石,并议定区内各姓按丁口认拨租额700余石为经费,于良田街宾兴祠复办私立南兴初级中学。同年秋,陆川县立初级中学校开设高中班,改名陆川县立中学。31年秋,南平区绅士吕芋农、李楚凡、李务醒、罗百坚等倡议,按南平区各姓族内人口数提拨经费,共得租谷400余,于乌石街西侧宾兴祠复办私立合平初级中学。36年春,由马坡知名人士倡议捐资。于马坡街背的燕磊岭(今马坡中学)创办私立北安初级中学。38年,全县有县立中学1所,私立清秀、北安、合平、南兴等4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班1870人(高中147人),教职工134人。
1950年春,陆川县人民政府接管了陆川县立中学。下半年,私立清秀、北安两所初中合并,校址设马坡(北安初中),改称陆川县立中学城北分校。1951年春,将陆川县立中学城北分校改为陆川县立中学第一分校。同时将合平和南兴两所私立初中合并,校址设乌石(原合平初中);易名陆川县立中学第二分校。同年秋,将县立中学第一分校、第二分校分别改为陆川县第一初级中学、第二初级中学。1956年秋,县在良田、米场开办2所初中,共招收学生10班(良田6班、米场4班)。同年秋,乌石第二初级中学招收高中2班。一年后高中班学生并入陆川县立中学。1958年秋,县内陆城镇、大桥公社、清湖公社、马坡公社、米场公社、良田公社的陆垌大队相继开设民办初中。次年,全县中学在校学生88班4664人。1961年至1962年,根据中央中等教育压缩战线,压缩规模,合理布局”精神,全县民办初中大部分停办,县属五所中学压缩班额。1963年,全县保留陆川县立中学、县第一初级中学、第二初级中学、良田中学、米场中学、陆城镇民办初中等6所中学,在校学生2447人,教职工251人。1985年,中学设点再次调整压缩后,全县有县高级中学、县农业中学、马坡中学、乌石中学、良田中学、陆城镇中学、五星农场中学等7所高、完中,乡镇重点初中及联办初中50所,在校学生共427班195229人。比解放初的1950年增加了8.4倍,每万人口的中学在校生由1949年的64人增加到314人。1989年,全县有中学28所,在校高中生2090人,在校初中生15495人,每万人口中有高中在校学生31人,初中在校学生231人。有专职任课教师1449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543人。
1977年至1989年,陆川县各中学毕业生考上大专院校2145人,考上中等专业学校2645人。

师资力量

清末,担任小学教师多是秀才,个别是举人。民国时期,中学教师大部分是大专毕业生,少数是中专,高中毕业;小学教师多是初中毕业,小部分是高中、初师,中专毕业,个别是小学毕业。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师资素质,对在职教师进行进修函授离职培训,教师的文化和业务水平逐年提高。1954年,小学专任教师1346人,具大学专科学历5人;中专毕业25人;高中毕业69人,相当高中学历95人;初师毕业57人,相当初师学历3人;初中毕业329人,相当初师学历409人;高小毕业354人。1959年,初中专任教师148人,大学本科毕业10人,专科毕业31人,相当专科学历26人,高中毕业74人;初中毕业7人。高中专任教师34人,其中本科毕业15人,专科毕业5人,具有专科同等学历5人,高中9人,1989年小学任课教师3496人,其中中师、高中毕业以上2492人,初中毕业905人,小学毕业99人。初中任课教师1231人,其中本科毕业11人,专科毕业258人,本专科肆业80人,中专、高中毕业820人,中专、高中肆业及以下62人。高中任课教师218人中,其中本科毕业86人,专科毕业106人,本专科肆业2人,中专、高中毕业24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