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长歌讲什么

军队训练,提高唐军的战斗力,打造出了一支能够与突厥铁骑争锋的骑兵。唐朝对荒漠枭雄的反击战终于打响,按照李世民的精心计划,一支具有超强作战能力的精锐骑兵千里迂回到颉利大军背后发起突袭。饱含报国热情的大唐将士同仇敌忾,赢得了著名的定襄大捷。唐太宗以超凡勇气和军事才能,统帅唐军一举打败北方强大的颉利部,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战争过后,太宗李世民为了让国家迅速走向和平建设的轨道,竭力摒弃仇恨,实行民族团结政策,大胆地将处于灾荒中的数十万颉利部众迁徙到内地,将良田划给他们耕种,让颉利部绝处逢生。这次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拯救了草原百姓,他们深为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的博大胸怀所感染,几百年间兵戈相见积淀下来的矛盾得到化解,各族儿女在大唐广阔疆域内和睦相处,共建东方强国,进一步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历经多年战火,贞观初期的唐朝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年仅二十九岁的李世民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为国家选择了“揠武修文”的和平建设道路,推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治国方略,坚定不移地把理政的重点放在支持促进农桑上,大胆裁官安民,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虚心纳谏,使得唐朝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一幅用热血和汗水描绘的盛世鸿图,开始展现在中华这块曾经多灾多难的辽阔大地上。李世民也因为在文治武功上的不凡建树而被史家公认为中国古代最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在初唐这个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天下由动荡走向安定的特殊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不凡人物,他们之间既有为了共同理想抱负和衷共济的奋斗,也有为了不同阶层利益剑拔弩张的较量。本剧对这些人物进行了深入刻画,对他们智慧的展示和人性的挖掘精彩纷呈。特别是出现在本剧中的一组贞观年间著名的政治人物,如正面角色中有“房谋杜断”盛名的房玄龄、杜如晦,颇有谋略的干臣长孙无忌,著名的谏臣魏征,大智者岑文本,良将李靖、李绩等。他们性格鲜明,遭际各异,彼此间关系错综复杂,有的还结有恩怨,但是对太宗李世民则是绝对忠诚,对国家绝对忠诚,唐太宗以过人的领导力,举重若轻地驾驭着这些身负超凡智略的英才,做到了治国与治人的完美结合。

《贞观长歌》是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在此背景下,一代雄主唐太宗的皇室成员之间也随着历史脉络的宕荡起伏,经历着一次次悲欢离合。本剧根据李世民几个儿子争夺储位的真实历史事件,艺术地编织了他废立皇储的曲折故事,通过庶出皇子李恪、李佑等人与长孙一脉的三个嫡出皇子李承乾、李泰、李治间的储位之争,布置了大量悬念,矛盾冲突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国家重任,民族未来的选择,让李世民经历了深重的情感炼狱,他长期在封建君王的责任和父子之情间徘徊,不断遭受着心理的折磨。不过,理智最终战胜情感,通过长期考察,他选定了聪明仁爱的皇子李治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扶助他继承了帝位,使得贞观的政治路线得到延续。李治继位后,唐朝又开始了另一个兴盛的治世“永徽之治”。

《贞观长歌》是一部历史正剧,但是它又抒写了以几段爱情故事,或浪漫或壮美或悲情。剧中巧妙地安排了有确切记载的唐太宗与郑姓女子的婚姻风波。在情与法之间,太宗做出了理智的选择,留下了有情人未成眷属的遗憾,却捍卫了礼法的尊严。剧中女主角安康公主与一位商人和一位曾是浪子的功臣子弟间的爱情,则是波澜起伏一咏三叹,令人荡气回肠。这些爱情故事有机地融入了紧张尖锐宫廷斗争之中,让作品平添了几多绚丽色彩。通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贞观长歌》既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壮丽画卷,又让人们领略到了处在民族大融合时代里和谐开放、浪漫多彩的盛世唐风,使得作品成为了一曲历史的长歌,爱情的长歌!

多少也给点分

翻译:

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在九成宫避暑。这里原是隋代的仁寿宫。覆盖着山野而兴建宫殿,截堵山谷以形成池沼和护城河。跨水立柱以架桥,辟险峻之地建起耸立的双阙,周围建起高阁,四边环绕长廊,房舍纵横错杂,台榭参差交错;仰望高远可达百寻,俯看峻峭亦达千仞,辉煌如珠玉相映,金色和碧色交辉,其光彩能灼云霞,其高峻能达日月。

看他兴建宫殿使山移润回,极尽奢侈之能事,因为人们的这种纵欲态度,实在应该痛加责备。至于当热度可以融化金属的酷热暑天,这里却无闷湿蒸热的气温;微风徐徐吹来,带来清凉的舒适,确是居住的好场所,实为调养精神的胜地,汉代的甘泉宫是不能超过它的。

原文: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过涧,穷泰极奢,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至於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此文出自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

创作背景:

唐贞观五年(631),太宗皇帝李世民命令修复隋文帝之仁寿宫,后改名为九成宫。翌年,太宗皇帝来到九成宫避暑,在游览宫中台观之时,偶然发现一清泉,欣喜之余,下令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写,于贞观六年(632)刻碑。

按《唐书》:“贞观中改隋仁寿官为九成宫,水徽中又改为万年宫。宫在岐山,开皇十三年杨素所治。”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弇州山人稿》载,魏征文有箴规太宗之意,故末云:“居高思坠,持满戒溢。”

本文来自作者[诗梦]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1428.html

(15)
诗梦的头像诗梦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诗梦的头像
    诗梦 2025年09月30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诗梦”

  • 诗梦
    诗梦 2025年09月30日

    本文概览:军队训练,提高唐军的战斗力,打造出了一支能够与突厥铁骑争锋的骑兵。唐朝对荒漠枭雄的反击战终于打响,按照李世民的精心计划,一支具有超强作战能力的精锐骑兵千里迂回到颉利大军背后发起...

  • 诗梦
    用户093010 2025年09月30日

    文章不错《贞观长歌讲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