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动物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海绵动物约有5000种,其中一半种类为化石,现存种类中仅有一个科,150种左右为淡水种,其他的均为海洋生活,从潮间带到9000m的深海均有分布,靠近河口处的海域往往更丰富,常有其优势种。许多海底泥沙环境生活的种类常与水流呈一定的角度附着。海绵动物由于其骨针及恶劣的腥臭味,很少被其他动物捕食。海绵动物与许多其他动物具有共生或寄生关系,例如在其宽阔的中央腔中可以为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虫等提供居住场所,海绵动物也可附着在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体外,为它们提供保护。例如有的寄居蟹的螺壳除了壳口之外,完全被硅质的皮海绵(Suberites)所包围,一些穿贝海绵(Cliona)甚至在瓣鳃纲软体动物的壳上钻穴,使壳的内面充满穴道。许多种海绵动物与海葵等腔肠动物有共生关系,即海绵为海葵提供保护,海葵携带海绵移动,并易于从海葵的食物碎屑中获得食物。淡水海绵体内也共生有大量的藻类,可以为海绵动物提供部分补充营养,所以海绵动物常与其他动物组成一复杂的群落。现存的海绵动物可分为三个纲,即钙质海绵纲(Calcarea),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和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

还有一些复沟型硬海绵,具硅质骨针及海绵丝形成网状,外面再沉积有碳酸钙形成硬质骨骼,分布在珊瑚礁的穴洞内,种类很少,有人将它们独立成硬质海绵纲(Sclerospongiae)。

关于海绵动物的分类地位目前尚有不同的看法。海绵动物没有消化腔及口,没有神经结构,也没有组织器官的分化,而细胞具有相当的原始性及独立性,这些特征说明了它的原始性。同时海绵动物的身体结构形成沟系,具有其他多细胞动物没有的领细胞,特别在一些海绵的发育中胚层的分化有逆转现象,按传统的观点认为海绵动物是很早与其他多细胞分离出来而独立进化的一支,因此是进化中的一个侧枝,由于海绵动物也不再进化成其他多细胞动物,所以也是进化中的一个盲枝。持这种观点的动物学家认为海绵动物是由原生动物中的领鞭毛虫类(Choanoflagellate)进化而来,主要依据是领细胞与领鞭毛虫在形态结构上的相似性。

1963年Tuzet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海绵动物不应被看做是进化中的侧枝,而是像其他多细胞动物一样,也是动物进化主流中的一枝,并且由海绵动物进化到腔肠动物。因为他观察到领细胞并不局限于海绵动物及领鞭毛虫,而是在棘皮动物的幼虫中也存在。并且具有单个鞭毛的细胞在腔肠动物及其他后生动物的精子中普遍存在,扁平细胞及变形细胞也同样普遍存在,况且海绵动物与其他后生动物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物质在化学与物理性质上相似。现存的硬海绵与腔肠动物的层孔虫类(Stromatoporidea)、刺珊瑚类(Chaetetida)也相似。另外,海绵动物幼虫的多样性意味着它的多重起源,这些特征说明海绵动物并不是一个侧枝,其身体的沟系结构是其固着生活方式所形成。总之,有关海绵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是进化中的侧枝,抑或主支,尚待进一步的研究确定。

海绵是动物吗? 求相关资料 不用太长

寻常海绵纲为海绵动物门最大纲,95%的海绵动物均属于本纲。具硅质骨针或海绵丝,或两者联合。硅质骨针绝非六放型,而为单轴骨针或四射骨针,如两种骨针同时存在,骨针多埋在海绵丝中形成网状。体大、不规则,均为复构型。由于色素在变形细胞中沉积,使身体呈明亮的颜色,不同的种具有固定的色彩,分布于浅海到深海,极少数生活于淡水中,如针海绵(Spongilla)。分为3个亚纲:四射海绵亚纲(Tetractinellida):骨针四放型,没有海绵丝,个体常呈圆形或扁平形,浅海生活,如四射海绵(Thenea)。单轴海绵亚纲(Monaxonida):骨针为单轴型,具海绵丝或不具海绵丝,体型多种形态,主要在浅海生活,少数深海产。大多数普通海绵属本亚纲,淡水海绵(Spongilla)是本亚纲的代表种,它广泛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湖泊、溪流中,附着在树枝、石块、管壁上等处,因表面著生藻类,常呈淡绿色。它们大量的繁殖,往往造成水下管道工程或发电站的堵塞,对生产造成一定威胁。又如穿贝海绵(Cliona),其变形细胞能分泌酸性物质,在珊瑚礁中或贝壳上钻成穴道。角质海绵亚纲(Keratosa):由海绵丝构成网状骨骼,没有骨针,群体体积较大,多呈圆形,表面皮革状,色暗,如沐浴海绵(Euspongia)。海绵科(Choiidae)为常见类群,骨骼为纯海绵质构造,质地柔软。如产于地中海和我国海南岛的沐浴海绵(Euspongia officinalis),还有马海绵(Hippospongia equina),网孔细,弹力强,广泛用于工艺、医学和日用

绵为多孔动物门生物的统称,包括了普通海绵纲(Demospongea)、玻璃海绵纲(Hyalospongea)、钙质海绵纲(Calcispongea)、硬海绵纲(Sclerospongea)四大纲。

海绵是世界上结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既没有头,也没有尾,没有躯干和四肢,更没有神经和器官。海绵虽然属于动物,但是它不能自己行走,只能附着固定在海底的礁石上,从流过身边的海水中获取食物。18世纪以前,海面一直被当作植物对待,后来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以及动物胚胎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得以认识海绵的真面目,终于确定了海绵的真正属性。海绵的种类众多,约有达1万到1.5万个种类。除了少数种类喜欢淡水外,绝大多数海绵一直生活在海底。从浅海到8000米的深海到处都有海绵的踪影。由于所处环境不同,条件多变,附着的基质类型各异,水流强弱不一,因此形成了海绵多姿多彩的形态。多数海绵生活在坚硬岩石的底质上。海流强的水域,海绵的高度普遍不到2.5厘米,而且海绵的表面形成许多流线型的纹路,这种进化可以避免被海浪和海流折断。有的海绵喜欢穴居,它们在鲍鱼和牡蛎的壳上到处钻洞,然后在它们的壳上寄居下来。海绵的体型多种多样,小的不过几克,大的却有45公斤。海绵的颜色同样是丰富多彩。它们的颜色主要是体内有不同种类的海藻共生,才使它们呈现不同的色彩。管状海绵的样子很象竖立的烟囱,所以又称为烟囱海绵。管状海绵的身体里有很多小孔。水不断地从小孔中流过,其中的营养物质就被管状海绵吸收了。同时,管状海绵产生的废物也会随着海水流走。海水从遍布海绵全身的小孔流入海绵的体内。每个小孔都通向一个小房间,叫做滤室。所有的滤室都通向一个像瓶子一样的腔里,这个腔叫做孔前腔。腔的上端是一个很大的出水孔。海绵的小孔作为氧气进入的通道既起到呼吸作用,又能摄取水中的营养物质,并且排泄废物,还能排出精子和卵子,完成生殖功能。

海绵动物大多产于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里,因身体比较柔软而得名。它不会游动,只能常年静卧海底,像植物那样固着在原地不动。海绵动物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片状、块状、圆球状、扇状、管状、瓶状、壶状、树枝状,姿态万般,惹人喜爱。例如白枝海绵呈扁管状的群体,枇杷海绵像一颗圆圆的枇杷,矮柏海绵似一串精巧的灯笼,佛子介则如同一个玻璃纤维球直立于柄上,寄居蟹皮海绵扁平如薄纸,偕老同穴则被称为“维纳斯的花篮”。有趣的是,通常水流流速的大小、波浪活动的强弱、底质的硬软程度,也常使同一个物种的海绵拥有不同的外部形态,例如在近岸破波带生活的通常喜欢包在岩石上,好似薄的茄皮或姜皮;在流急环境中生活的又大都像土墩,有着良好的流线形体型;而在缓流或风平浪静的环境中栖居的,体形又多呈高耸的烟囱状。

海绵动物总是形单影只地独处一隅,凡是海绵动物栖居的地方就很少有其它动物前去居住。科学家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海绵动物对那些贪食的动物没有任何吸引力,它浑身的骨针和纤维使其它动物难以下咽,因此海绵动物的天敌不多。其次,海绵动物大多栖息在有海流流动的海底,而很多动物都难于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因为在那里,它们的幼虫或被水流冲走,或被海绵动物滤食。此外,海绵动物身上通常都有一股难闻的恶臭,这也是可能是其他动物不愿与之为伍的原因之一。

本文来自作者[芷蕾]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4630.html

(3)
芷蕾的头像芷蕾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芷蕾的头像
    芷蕾 2025年10月16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芷蕾”

  • 芷蕾
    芷蕾 2025年10月16日

    本文概览:海绵动物约有5000种,其中一半种类为化石,现存种类中仅有一个科,150种左右为淡水种,其他的均为海洋生活,从潮间带到9000m的深海均有分布,靠近河口处的海域往往更丰富,常有...

  • 芷蕾
    用户101606 2025年10月16日

    文章不错《海绵动物可以分为哪些种类?》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