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二、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反思

 在设计活动的的时候想到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由于自己本身也没有包过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难是易。

 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 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 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 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的传说及相关习俗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孩子兴趣浓,热情高涨。

 2、这节课通过三个小活动,让幼儿与爷爷奶奶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孩子亲自参与了活动。锻炼了孩子动手能力,增进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3、从这次活动整个开展情况来看,我觉得孩子们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同时也得到爷爷奶奶的密切配合,但我觉得爷爷奶奶及孩子他们知道的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

 4、此次活动,自我觉得参与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还需要我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对孩子的服务质量。

 5、从这节课中,我也有所思,如果让我在开展同样的活动,我会采取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积极参与,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源自我国是不争的事实。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挂艾叶、菖蒲,佩带香包以及吃粽子等习俗的由来与传说。

 活动准备:

 1、将屈原、黄巢的传说编成故事。

 2、发动幼儿搜集有关端午节的。

 活动过程:

 1、结合时事开展讨论:端午节起源于那里?

 2、组织幼儿观看,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欣赏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起源。

 4、欣赏黄巢的故事,了解挂艾叶、菖蒲的来历。

 5、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小朋友,你们知道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活动结束!

 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活动难点:

 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活动准备:

 1.赛龙舟的、鼓。

 2.大粽子。

 3.端午节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个孩子,虽然这四个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顺,一到过节都会回家来看望自己的亲人。(小朋友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节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他们每人给花婆婆带回来了一件礼物。花婆婆非常高兴,惊奇的问:“你们怎么回来了,还带礼物。”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今天过节呀?花婆婆说“今天什么节日啊”孩子们说,打开礼物你们就知道啦。

 二、基本部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出示第一个礼物盒――艾蒿。请幼儿观察猜节日。

 2.依次出现香包、划龙舟的、粽子请幼儿猜节日。

 3.师小结:现在你们告诉花婆婆,过的是什么节日呀?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就会用这些特别的方法来庆祝。

 4.请幼儿交流:你们过端午节都干些什么?随机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5.幼儿尝试包粽子。

 6.播放端午节划龙舟视频,幼儿游戏:赛龙舟。

 三、结束部分

 划龙舟出场。

 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活动准备:

 1、 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资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 《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 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 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 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 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

 2.指导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

 3.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一个大粽子,幼儿每人一个小粽子。

 3.教学挂图《屈原的故事》;教学音带《屈原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大粽子,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是什么味道?过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介绍节日名称的"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就要过端午节。

 --提示语: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节日表示什么意思?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出示挂图,播放录音《屈原的故事》。

 --提问并小结:现在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原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划船是为了寻找投江的屈原爷爷,粽子是扔进江里喂鱼的,是为了鱼儿不伤害屈原爷爷)

 3.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是紧张、欢快的气氛。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看赛龙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了解相关风俗活动

 5.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粽子,吃粽子。

 --请幼儿交流粽子的味道。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此活动安排在端午节的前一周在开展。

 2.组织幼儿自由阅读相关才来哦,了解粽子的来历、端午节里的民间风俗。请幼儿用橡皮泥报纸、绳子等材料做粽子,布置一个粽子展示会。

 3.如果条件许可,活动前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的端午节的活动录像,如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后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端午节里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家长与孩子进行娱乐游戏"划龙船",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教学反思:

 通过“端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材料及环境创设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a、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吃粽子,边吃边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

 说明:此活动可在生活环节中进行。

 c、制作龙舟

 (1)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d、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e、延伸

 可以通过学唱《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9

 一、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 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家长反映: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

 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3、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4、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6、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活动建议

 1、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教学反思

 本次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中班的孩子们将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过端午节。本次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小班孩子和中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认识端午节、一起学习了解端午节传统、一起感受端午节的气氛、一起品尝端午节的美食!对于这次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园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情感!

 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撕、剪、贴等多种方式和同伴共同装饰美丽的龙舟。

 2、乐意和同伴共同协商,分工装饰龙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幼儿有参观赛龙舟活动的相关经验。赛龙舟的照片、未装饰的龙舟、彩纸、笔、剪刀、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观察端午节龙舟比赛的照片,回忆龙舟的外形特征,激发装饰龙舟的兴趣。

 ★指导语:你看到的龙舟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

 2、观察龙舟,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激发合作装饰的兴趣。

 ★指导语:

 ①龙舟上缺少什么?怎样才能把龙舟装饰得漂亮呢?

 ②你准备装饰龙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分组协商、分工装饰龙舟。(观察幼儿合作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4、举办“美丽的龙舟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本文来自作者[梦香]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5392.html

(5)
梦香的头像梦香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梦香的头像
    梦香 2025年10月20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梦香”

  • 梦香
    梦香 2025年10月20日

    本文概览: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

  • 梦香
    用户102005 2025年10月20日

    文章不错《幼儿园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