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科室介绍

妇产科建于1950年3月,当时有助产士6名,设产科病床10张,分娩床2张。1996年,妇科病房与产科病房分设,统一隶属于妇产科,保持相对独立。现产科已有核定床位123张,其中妇科48张,产科75张,产科设特需病床21张,妇科设特需病床4张,医务人员83名:其中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4名,住院医师5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5名,护师及护士30名。拥有独立的妇产科手术室,有进口多功能全电动产床2张(可兼手术床),中央胎儿监护仪1套,胎心监护仪4台,脐血流1台,阴道镜1台,腹腔镜1套,宫腔镜1套,自备实验室1间。

1985年被国家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称号,科室先后荣获“杭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杭州市三八红旗集体”、“萧山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局级先进集体等称号。目前是全市妇产科抢救中心,全市妇产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心,抢救DIC、羊水栓塞、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成功率高。 消化内科位于十二病区内,于1996年独立建科,现有医师8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硕士研究生3人,主管护师、护师、护士12名,开设床位40张。该科担负着萧山区消化系统病人的诊治和抢救任务,为全区消化系统疾病的培训和教学基地。

科室拥有最新进口高档电子胃镜、十二指肠镜、全结肠镜及相关配套设施,特别是近年购置的德国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螺旋CT机、高频X光机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为消化内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使该科的业务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病、肝硬化、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胰胆疾病、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治疗方面均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利用先进的DSA技术先后开展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经施他宁、三腔二囊管治疗无效又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经皮肝胆道造影和引流治疗晚期胰头癌阻塞性黄疸;高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腹对腹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急诊内镜止血术、食道狭窄扩张术,内支架置放术等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也是萧山区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心血管专科病房。擅长各种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与抢救,尤其在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抢救、治疗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科室。

科室现有病床48张,冠心病监护(CCU)病床12张,普通病床36张。医护人员30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

医院配备有西门子公司先进的血管造影机、多导生理记录仪以及心脏监护设备等多种抢救设施。 肾脏内科成立于1990年,现为医院重点专科,肾脏病中心也设于该科。

目前有专科医师9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5人。

现有床位近50张(包括透析床位),拥有进口人工肾机30台、血浆置换机1台、CRRT机1台、20人进口水处理机1台、合资12人水处理机1台、心电监护仪5台、恒温箱1台。

科室年出院病人超过600人次,年透析病人超过9000人次,专家专科门诊年超过4000人次。

肾内科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肾内科所有同仁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了艰苦的创业,已走过了15年的发展历程。开展的业务工作不仅在本地区,而且在省内同类医院也享有一定的声誉。

1994年协助泌尿科开展了同种异体肾移植至今共21例,1996年浙江省第四届透析与移植会议在医院召开,与会代表对医院血液净化的技术与规模给予高度评价。目前对急慢性肾炎、继发性肾病、感染性疾病、急慢性肾衰进行了规范性治疗,能开展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腹血腹水回输术、经皮肾活检术,连续肾脏替代术。

2005年7月成立肾病病友之家,每两月进行一次宣教讲课及专家现场咨询,获得病人好评。 医院于1976年设专职的儿科医师,1984年正式建制小儿科。现在的小儿科位于老病房3楼,年完成门急诊量6万人次,病房一年周转2000人次,并担负着萧山区危重儿科病人的抢救、会诊任务。核定床位35张,刚装修一新,整洁、优美,设施先进,适应了病人和治疗的需求。

科室由儿科门诊、儿科病区和潜能开发中心三部分组成。其中萧山儿童潜能开发中心成立于1999年,在浙江省最早开展针对0-3岁婴幼儿的智力开发、3-16岁儿童智力和学习能力的评估训练以及心理健康咨询等相关服务。科室现有医师18名,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0名,医生中硕士研究生1名,大学本科学历14名,本科在读3名。护士15名,其中主管护师5名,具有大专学历者4名,有3名护士本科在读。科室人员先后多次在复旦大学儿科医上海浦东儿童中心,浙江大学儿科医院进修学习。拥有BABYLOG呼吸机、CPAP、蓝光治疗仪、心电血压血氧监护仪、各种输液泵、红外线辐射抢救床等先进设备。

全科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以安全医疗为第一,在医疗管理上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危重病人由科主任、护士长亲自把关,实行严格的三级查房和交接班制度,周密细致的护理,使一个个濒临死亡的儿童得到了抢救。对儿科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重症脑炎脑膜炎、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溺水、川崎病、严重心律紊乱具有相当高的治疗成功率,同步换血治疗各种中毒技术居省内领先水平。新生儿监护室已独具规模,参与产科的新生儿抢救,对抢救各种危重新生儿包括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RDS(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败血症、宫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经验丰富。2001年成功抢救1例胎龄26周,出生体重仅1000g的超未成熟儿,在省内亦属罕见。2002年用布洛芬治疗多例新生儿PDA取得较好疗效。 中医科现设有中医科内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西医肾病、中医肝病、中医肿瘤等专科、专病门诊。现有医生14名,其中主任中医师3名,副主任中医师4名,主治中医师6名。

医院中医科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名望及地位,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及研究,对中医各种慢性病,如肾炎、结肠炎、乙肝、胃肠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疑难杂证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针灸科对面瘫、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2001年开设了针灸减肥门诊,有效率在95%以上。2001年开设的中医妇科对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显著。2002年开设中医儿科,中药调治小儿的反复感冒、多汗,小儿性早熟等有较好疗效。2003年与2006年开设肾病及肝病专科。自从开设各专科、专病后,年门诊量达五万多人次。较2000年前翻一倍。今年下半年准备开设肿瘤专病门诊。

中医科依托本院的综合性医院的设备和现代医疗新技术的优势,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继承了中医治疗的优点,补充了西医临床医疗。同时把新的技术运用到医疗及管理工作中,如中医门诊医生以电脑开具中草药方,中药房、药库均电脑化管理,中药房摒弃了老式杆秤,以电子秤称重,确保了每帖中药剂量的准确性,煎药采用了机械化操作等。

王福仁主任中医师1993年列入了省级名人录,并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

韩锷忠与韩锷兴的关系

想找谁的你告诉我 我也不知道你想知道谁 我只能介绍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里程碑...

李白( 701 — 762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白于武后长安元年 (701) 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 少年时期 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开元十四年 ( 726) ,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熟。

天宝元年 (742) ,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的诗句,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诗人“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志愿无法实现,结果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天宝三年 (744) 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天宝三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等。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

天宝十四载 (755) ,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朝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

上元二年 (761) ,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宝应元年 (762) 十一月 ,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在政治上虽未能实现理想,但在诗歌创作中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继承并发扬了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常以奔放的激情表达搏击风云,翼申所能的抱负和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诗人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笞权贵。李白虽然不像杜甫那样和人民有广泛的接触,但他对劳动人民也是寄予同情的。在《丁都护歌》中写出了船工的血泪。在《秋浦歌》中写了渔民、冶工的艰辛。在《妾薄命》《长干行》《北风行》等诗中,写出了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安史乱后,他发出了“白骨成(一作“蔽”)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慨叹,表达了自己“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奔亡道中》)“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爱国忧民的悲愤心情。

他用大量的诗篇,歌咏祖国山河的壮美,寄托他爱国的深情。在诗人的笔下,险峻的蜀道,奇伟的群峰,奔腾的江河,飞泻的瀑布,都显得壮美动人。

无庸置疑,李白诗歌中也确有描写求仙访道、炼丹服药以及宣扬人生如梦和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须加以鉴别。

李白的诗纵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参杂。奇特的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轶闻传说,熔铸于诗篇中。然而他的诗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饰。构成其飘逸豪放、雄奇洒脱的艺术风格。他最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他的绝句被后人奉为唐人绝句的典范。杜甫对李白极为倾服,对他的诗歌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十二白二十韵》)。

有 《李太白全集》 传世,存诗 九百九十余 首。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全集注》和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王运熙的《李白研究》、王瑶的《李白》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的《李白诗选》可以参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的地方。

没有关系。

1、韩锷忠,萧山区名中医,出生于中医世家,为萧山韩氏儿科第十三代传人,从医近30年。从小受到其父、著名的韩氏儿科第十二代传人韩寅三严格的中医理论浇灌,打下良好的基础。韩锷忠从医之初,便在中医院的中药房工作,不仅辨识药材,而且因为每天要经手多种药方,也为韩锷忠吸取百家之长和发展韩氏儿科医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2、韩锷兴,主任医师,萧山中医院,经验丰富,医术高超,问诊细致,擅长于治疗咳嗽、腹泻、哮喘等常见病,出生于中医世家。

本文来自作者[虚舟任风]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5983.html

(3)
虚舟任风的头像虚舟任风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虚舟任风的头像
    虚舟任风 2025年10月23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虚舟任风”

  • 虚舟任风
    虚舟任风 2025年10月23日

    本文概览:妇产科建于1950年3月,当时有助产士6名,设产科病床10张,分娩床2张。1996年,妇科病房与产科病房分设,统一隶属于妇产科,保持相对独立。现产科已有核定床位123张,其中...

  • 虚舟任风
    用户102301 2025年10月23日

    文章不错《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科室介绍》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