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类论文1700字_科学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4
- 346
...
导读:科学教育类论文应该如何写作?相信对于现在的很多专业作者来说,基本上都是需要撰写的论文的吧,而且写作的意义也是比较重大的,本论文分类为科学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科学教育类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科学教育类论文1700字(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论文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教師可以引领、点拨和指导家长在家让幼儿玩科学、做科学,接受科学的启蒙教育,助力幼儿的健康成长。
创设居家玩科学情境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师应“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幼儿的活本领”。居家防疫期间,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玩科学。例如,利用白醋、小苏打、洗洁精、彩纸等材料,玩“火山爆发”的科学小游戏。家长先引导幼儿将洗洁精、小苏打、色素一次性加入烧杯中,再倒入白醋,一会儿便会有“火山”爆发了!这种科学小游戏的秘密就是在于酸性的白醋与碱性的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洗洁精的加入会产生丰富的泡沫,更像火山爆发时的岩浆。需强调的是白醋与小苏打都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如果不小心弄到衣服和手上,要立即用水冲洗,建议幼儿在家长指导下进行这个科学小实验。家长应引导幼儿将相关科学问题与幼儿的生活情境发生联系,让幼儿对所需学习的科学知识更形象化、趣味化。
(二)构建生活化的情境氛围
教师应鼓励家长做生活的有心人,应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为幼儿构建在生活中寻找科学、发现科学、探索科学、创造科学的情境氛围,以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科学问题。比如,居家防疫期间让幼儿学习“按图形分类”的科学知识时,家长就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家中每个房间的造型设计的异同点,同时,鼓励幼儿将对房子造型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造设计,房子的形状可以设计成方形的,也可以设计成圆形的,还可以设计成不规则图形的等。当然,也可以是由多种图形组合而成的奇形怪状的房子,再让幼儿按房子的造型对房子进行分类。家长巧妙地将科学学习的内容融入“生活化”的房子造型设计之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情。
提供居家玩科学材料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强调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育,家长应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居家玩科学的材料。而材料是科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材料提供得好与差,将直接制约着幼儿科学活动的兴趣,制约着科学学习活动的效果。居家玩科学材料选择宜“精”。这里的“精”是精心、精确的意义,家长为幼儿提供的居家玩科学的材料应具有可操作性,利于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展开科学学习活动。
例如,居家期间家长引导幼儿玩“水杯倒映”的科学小游戏,家长为幼儿准备玻璃杯1个、白纸2张、记号笔1支、水等。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先用笔在两张白纸上写上英文单词Won或画上小猴或奥特曼等幼儿喜欢的图案,再让幼儿在白纸前面放一个玻璃杯(圆形水杯更适合成像),接着往玻璃杯中倒入水,看图案的变化。幼儿会惊奇地发现当玻璃杯中加满水后,图案都会反过来对应。其实这个科学小实验的秘密就在于玻璃杯倒满水后,圆形的水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某个距离区间内,看到的图像就变成了左右反向的图像,这是由于光线折射造成的。
丰富居家玩科学形式
陶行知先生强调:“应当培植幼儿生活力,使儿童向上长。”居家期间,幼儿居家玩科学的形式应基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主动探索、发现。家长可以引导幼儿玩“米中取物”的小游戏,可以玩“怎样让小灯泡更亮”的实验。也可以引导幼儿在家里养小金鱼、小乌龟等,也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小种植。
比如,三月里,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在庭院里去数一数桃花的花瓣,再去数油菜花的花瓣,从而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给5以内的点子卡片匹配等量的实物;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让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能分辨物体数量关系,知道数字是按顺序排列,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多1,如2比1多1,3比2多1等等。
总之,家长应基于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密切联系幼儿的居家生活实际,利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让幼儿在生活中学科学,在生活中玩科学,从而让幼儿接受科学的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科学核心素养有效提升,实现幼儿幸福快乐成长。
科学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思维的养成方法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小学科学课是孩子最早系统接受科学思维的一门基础科目,它对孩子科学思维的养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其本质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據“学”的方法,并且反复强调“做”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文章就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思维的养成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科学思维;养成方法
一、前言
科学课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科目,和很多教学科目一样,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要求学生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今后步入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以往传统的科学课教学由于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导致科学课教学达不到教学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校应该将科学思维的培养渗透到其他科目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所有科目教师都要提高自身素质,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二、小学阶段培养科学思维的作用
(一)诱发主动性
德国著名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改革提出,在小学阶段,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该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科学小故事,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让他们自觉地学习知识,不会对数学、英语等较难科目产生排斥情绪。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多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能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去学习这门科目,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产生兴趣的重要程度要远远大于知识的传授,而将各个科目的教学内容融入科学知识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强化感受性
感受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就是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在某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对刺激物的感知能力。在课堂中的感受性主要是指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特定知识点时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转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在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时,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客观世界的思辨模式是连接问题与答案的纽带,通过科学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方式去探求问题背后的答案,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但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能够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学生们能够融洽地相处,提高学习效率。
(三)突出创造性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存在一种错误的教学理念,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将“学习”理解为“听讲”“记忆”,将“教授”理解为“灌输”“应试”。学生一直以来都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样就能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的逻辑问题,纠正其错误的思维方式。在此期间还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教师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也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影响。
三、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思维养成的策略
(一)开设科学科目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方式
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小学生没有任何目的地学习科学课知识,科学课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运用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细心观察身边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索,灵活采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科学思维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复杂的分析与处理,并且进行长期系统化的学习才能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科学课是小学生认识科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科学小实验,让学生理解一些科学现象的原理,并且能够触类旁通地解决今后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科学问题进行探索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聚焦合适的问题探索
情境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际生活为例或是将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通过信息技术再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静态学习转换到动态学习,培养科学思维。小学生对于很多知识与抽象事物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把所学过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价值与意义。例如在日常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字体特征,以象形字为依据,来教授学生识字。我国文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演变也有着一定规律。在教学中对类似于人、口、山、目、火、田等这样的汉字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文字和实物图片相对比来学习,仔细观察汉字的组成方式与结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字。又例如在讲解“冰”字时,可以将“冰”字拆开来讲解,“水”能够生成“冰”,而“冰”是比较坚硬的物体,可以碎成两块。既说明偏旁部首的相互关系,加上或者减去都能使字的意义发生改变,还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了解到冰与水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拓展了知识面,比传统语文教学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使得识字过程变得有趣又简单,不但有利于学生提升理解能力与观察能力,还能够强化记忆,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三)开展小组探究式学习培养科学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全班性或者小组性形式开展问题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充当主要角色,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这种方式会让学生自主思考問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培养根据所学习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听取他人建议,多思考、多总结。同时也在与同学相互合作中学习其他人的思维方式与解题技巧,在交流中不但对知识能有所收获,还能够加深学生之间情感,还能够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投身学习,制订学习计划、调整自己的知识构架,分享学习技巧和经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这相比于教师的督促下学习的知识更难能可贵。况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两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走出数学课本,使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对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进行非常缜密的思考。首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过于复杂,由于小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知识面还是过于狭窄,如果提出的问题超出小学生能够解决的范围,不但会使学生信心受到伤害,还会影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其次,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到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知道实践出真知的思想。例如,在讨论为什么用嘴吹一张纸就会让纸飞起来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纸之所以能够飞起来是因为一个物体表面积足够大,重量足够轻,如果其上面的空气流动比下方的空气流动快,物体将会被气流吸起来。类似于这种问题不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培养科学思维,还能够起到娱乐的作用。再次,问题的提出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更加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师可以在设计问题时,让学生通过收集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使得学生在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时,能够通过思考,对有用的知识进行筛选和过滤,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得出客观事实,并且用正确的方式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逻辑推理,运用科学思维探究问题必须要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此,教师要观察学生怎样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纠正其错误的思维方式,并告知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问题应该运用思考来解决,指导学生在发现认知冲突以后,如何正确应对,遇到问题不应该急于求成,更不能不假思索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要通过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寻求真正的答案。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最为关键的时期,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学校应该加强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视程度,它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教师也应该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科学思维在小学阶段教育的普及,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对科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切身感受科学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彭向忠,湖南省长沙市,清水塘实验学校。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