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正文

生命安全教育论文3100字_生命安全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命安全教育论文3100字_生命安全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导读:生命安全教育论文3100字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并非一件易事,而且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也都是尤为严格的,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写作论文太难了,本论文分类为安全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生命安全教育3100字范文大家参考


  生命安全教育论文3100字(一):高校体育教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探析论文


  摘要: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给高校安全稳定带来了极大考验,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当务之急。本文从体育教育的视角对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安全观进行探索,尝试通过多种体育教学方法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助力大学生成长为健康、阳光、进取的青年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心理问题


  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教会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是大学教育的基石。如何通过进行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致力于研究的课题。大学生确保自身安全的能力基础特别是面临灾难险境时逃生自救的基本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如“跑、跳、爬、滚、攀登、下坠”与快速反应、快速适应环境等能力,这些有时甚至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大学生通过习得体育知识与技能,可以增强体能、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助于其提升为人处事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以“体育与生命安全”为主要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对2000—2020年已有研究进行检索,搜集相关论文184篇,权威报纸报道20余篇,查阅2013年华北协作区高校保卫工作学术年会论文集3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生命安全意识分析


  2.1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体育”是一项社会化活动载体,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在一定意义上起到“分散压力、转移压力、排解压力”的效果。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大多不爱与人交流沟通,甚至有时会产生过激的动作和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此类学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结合体育竞赛、课堂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他们多参与、多体会、多融入、多沟通,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鍛炼他们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参与合作式的体育游戏及比赛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进而培养其阳光向上的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2.2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大学生的生命安全责任意识


  面对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残、自杀、伤人、杀人案件,高校必须把生命安全教育放在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首位。生命教育的内容大致涵盖“生存教育、死亡教育、生命美育、人生观教育、责任教育、生死教育”等。体育教学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途径,在参与体育活动及比赛过程中很多时候存在“成功、失败、错误、失误”的感受体会,这是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进行挫折教育的契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技术动作,让身体素质存在差异的学生都接受到“动作做不好、做不到位、比赛失利”等“不如意”的事情,鼓励他们在生活中敢于正视挫折、直面挫折,在挫折失败中不断成长。体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除了关注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致力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主动去和学生做朋友。若某些学生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身体有状况(低血糖、心脏病、发育不良等)应给予特殊的关注,上课勤提醒、多沟通,并尽可能地给予其展示的机会,让这些学生也能够时刻体验到体育课带来的乐趣。


  3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对策


  3.1体育教学要关注“运动技能应急结合性”


  体育教学应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需要从“运动内容”入手。将具体的运动内容与生命安全教育相关联。首先是改革教学内容,丰富运动项目,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技能,如“攀岩、爬树、滑雪”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运动项目,通过对攀爬、跳跃技术动作与协调身体平衡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实现运动技能增长的同时,提高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拓展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如在教学中注重对引发意外事故因素的分析,并对如何及时有效处置安全问题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2体育教学要关注“大学生生活安全技能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生活安全技能”的训练及养成教育,在课程中植入并不断丰富完善“生活安全教育模块”内容,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自救与他救”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树立起牢固的安全观念,保持对周围环境“警戒”的意识与心态,最大限度从容、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及事故,实现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


  体育教学因其教学场景的特殊性决定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突发自然灾害或事故的情境,进行模拟“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实战演练,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并使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掌握避险逃生自救技能。


  3.3体育教学要植根于“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


  “安全智慧”是一种使人保持沉着冷静和警觉的智慧,是面临危险处境不盲目轻举妄动、做出积极有效反应的智慧,其关键技术包括“保持警觉、沉着冷静、反应自然”等。将对学生安全智慧的培养融入体育教学环节,教会学生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尽可能地建立并维持一个相对的“安全空间”,如讲解与模拟演练“拳击训练的安全距离、跆拳道比赛选手之间的进退攻守转换关系、篮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的时间空间距离”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身安全教育的途径。


  3.4体育教学要突出“大学生运动损伤急救应急教育”


  面对各种危险能否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往往决定了生命是否能够延续。体育活动和比赛过程中存在着受伤乃至波及生命安全的潜在危险。学会现场“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心肺復苏”等意外伤害急救的基本技能,在应急救治过程中争分夺秒,就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2014年,教育部修订发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测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体测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才能参加评优与评奖。教育部曾公布的3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变化情况表明,大学生在爆发力、耐力、力量等项目上的表现甚至不如中学生。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大学生体质虽然下降速度趋缓,但仍呈下降趋势。在全国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过程中,学生猝死事件时有发生,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自我感受运动负荷的能力,掌握应急急救知识和技能,避免发生悲剧事故。


  3.5体育教学要关注“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


  大学生应熟知交通规则、消防法规以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如宿舍安全规章制度、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网络安全规章制度等)。“体育”是最好的“规则教育”抓手,体育崇尚在规则统一的情况下进行公平的竞技比赛,成绩公开透明。大学生要养成规则意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碰”一定要明确。体育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养成“懂规则、守规则、用规则”的习惯,从而迁移到日常的生活中。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而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习惯。


  4结语


  实施“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项全方面而系统的教育过程,要时刻贯穿到高校的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管理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载体和多元化的手段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这需要高校内部的各管理体系共同协作来完成。“体育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应在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重视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安全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命安全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生命安全教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育风险防控研究论文


  摘要:生命安全教育是构建高校体育风险保障体系的有效途径,也是未來高校体育改革的新方向。在高校体育风险保障体系中对大学生加强生命安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安全意识,有效降低和回避运动风险的发生,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生命安全;体育教育;风险防控


  前言


  高校学生在教学、训练及比赛中骨折、挫伤事件也时有发生,许多高校甚至为了避免运动伤害及意外事故的发生删减教学内容,降低运动强度和考核标准,法律保障的缺失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胆战心惊、如履薄冰,高校频发的体育风险已然成为体育教学的“重灾区”。国家对教育安全的总体要求与现实情况的巨大落差,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学生面对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及运动风险的茫然无措,更是对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缺失的无奈。因此,在高校体育风险保障体系中对大学生加强生命安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安全意识,有效降低和回避运动风险的发生,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高校体育教育领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生命安全教育单一


  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2、高校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高校一般都设有保卫处,它是负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部门负责人的能力和执行力以及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自然是有高低之分的,这无疑会影响安全管理的效果。一般来说,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不愿意到保卫部门工作,普通高校在招聘保卫干事时,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或者大专,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不足,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够好。而学校保安作为安全保卫的一线人员,不管是学校自行招用还是物业管理公司招聘的,他们往往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没有保安职业资格证等问题,这也会直接影响高校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3、生命安全教育理念落后


  高校的很多教育工作者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有些不言自明的道理他们应该自己明白,不需要教育。同时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诱惑。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分化的时期,矛盾的性格和社会的复杂很难得到完美的统一。在错综变幻的社会环境里,某些人的道德一旦失范就使社会环境更加恶化,而不利的社会环境反过来又继续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网络传播的虚假、色情、暴力和杀戮行为对大学生的暗示作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生命观的形成。


  二、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缺失成因分析


  1、传统观念的束缚


  相对于传统教育观念强大的威力,生命教育观念深入人心还需时日。首先,传统教育观念崇拜“知识就是力量”,过度追求、攫取知识是为了它所带来的物质享受忽视了人智慧的增长、精神的提升、生命的完善,生命价值成了追求物质财富的代名词,但知识只能解决“何以为生”的求生问题,却不能回答“为何而生”的意义、价值问题。其次,过分注重科学而忽视了人文资源及其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学生陷入工具化和职能化,违背了生命的生成性和自由发展。再次,一次次课改也无法摆脱教育的“泛功利化”学习成为受教育者通往富贵的工具,教育被考试分数、名次等代替,于是就摆脱不掉作弊、近视和神经衰弱。所以,不克服传统教育观念的阻力,生命教育就难以茁壮成长。


  2、人文教育的缺失


  科学与人文之争是高等教育史上永恒的话题,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曾在很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而目前,科学技术教育己经盛行,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现在过度强调科学技术教育后,目前的学校大批量地培养各种实用的人才输送给市场,大学成了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工具,高等教育领域内盛行“工具论”的教育价值观,许多大学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开设了许多“短平快”的实用科目,这也成为许多学生填报志愿时首选的“热门专业”。在“重理轻文”、“重实用轻理论”的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理论里本来应该具有的人文理想逐渐为实用主义、技术主义所取代,按照统一的规格成批量地培养标准“人才”的大学于是越来越像是“教育工厂”。大学人文精神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地位,实用性的教育目的己取代了精神教化的育人目标。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批评现在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人文素质越来越差。即认为现在的大学己经不是曾经神圣的精神殿堂,现在的大学生也己经丧失了原本在大学里应该受到的精神熏陶,而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们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的同时,逐渐迷失了自己的理性,大学工具性价值得到了彰显,从大学里出来的毕业生似乎也成了一种服务于社会的工具。


  3、家庭教育的缺位


  家庭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始终,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家长最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终生的教师,有义务和责任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孩子全面发展过程中,家长扮演者特别重要的角色。大部分家长缺乏科学健康的生命安全观,在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下,过分的注重所谓的成功,而且,很多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驱使下,对孩子的期望值日渐升高,为了孩子可以有一个让所有人都羡慕的光明的前途,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过分注重孩子的智商和文化课学习成绩,只想着让孩子上名牌中学,考名牌大学,最好能够出国留学,忽略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了,就一切都有了,忘记了生命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家长对生命健康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好多家长更是简单的认为只要保证孩子吃好营养均衡孩子就一定会身体健康,忽略了体育运动对孩子健康的作用,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导致现在的中学生也是过分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重文化轻运动,从而成为学习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将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理所应当的视为学校教育的内容,而忽视了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活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综合的教育。


  三、高校体育教育领域风险防控构建


  1、防范体系的建立


  做好高校体育风险防范工作,必须重视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意识与管理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伤害事故防范系统。首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渗入伤害事故预防的内容,增强大学生的自护意识,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规范的动作,以及运动技巧,熟悉各个体育项目的注意事项,从而有效规避体育损伤;其次,更新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够迅速处理伤害事故,在必要时充当第一救护人,避免二次伤害;最后,高校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高校体育教学训练设施,不断完善体育场地和相关器材,从而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安全舒服的锻炼环境,可以大大降低体育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是为了预防和减少损失的风险应对措施,其实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对于一些经常发生,但后果不太严重的事件,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将风险损失的程度降到最低,是风险管理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在高校体育教育开展过程中,首先学校一定要重视教学风险的管理环节,对教师要做好安全意识和管理的培训工作,其次教师也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因为在教学中教师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对于场地设施以及器材的安全问题要及时的解决,在教学中要对技术有良好的理解,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从而尽可能避免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减缓风险事故造成的各方面的影响。


  2、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体育教育中安全风险之所以会出现还是因为师生的不重视,教师的不认真。如果学校或者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风险管理的意识,那么就能够有效的去控制这些风险的发生。如高校可以成立安全防护小组,对这些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相关的风险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特别的注意,防止安全风险因素的发生。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有学校领导对此进行重视,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那么就能够及时的找到安全风险因素,并进行及时的处理。例如,在高校所开展体育竞技活动中,就需要明文规定,对于不服从裁判而出现打架斗殴的事件,给予禁赛以及扣除学分的处罚;对于不满比赛判罚的,则可以在比赛结束之后向组委会进行申诉,既能够安抚运动员的情绪,给予他们一个公正的判罚,也能使打架斗殴的事件得到控制。对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中,应该侧重于增强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中进行科学、细致、周密的安排,拟定合理的安全预案,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最为基础、可行的保障。同时,要明确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职责与法律责任,教师对于学生的安全责任属于职务责任,具体而言就是学校及教师对在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的学生应承担法律责任。只有明确这种法律责任,才能够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风险的重视和规避。


  学生作为体育运动参加的主体,这就要求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避免因不注意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或者由于对动作概念模糊且粗心、盲目的练习动作而造成运动伤害;学生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参加一些对抗激烈的项目时穿戴好护具,在身体疲劳或者有不适感觉时及时停止,因为人在疲劳时由于肌肉力量下降,对自身的保护力下降,此时最容易发生损伤。而当身体不适时说明身体机能已经给予自己警告,此时如果不及时停止很可能使不适加剧,进而导致损伤出现;当身体出现轻微运动损伤时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不要继续参加运动,避免因小失大最后出现更大的运动损伤。并且当学生在自主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时候,因为没有教师以及其他管理人员的指导监督,所以发生体育运动损伤的风险相应会增大,这些防控措施需要更加着重强化。


  3、完善体育教学分线层级管理制度


  体育教学风险实施系统包括风险决策层、风险执行层、风险管理层、风险职能层风险决策层主要由校长及主要领导担任,负责决策的制定及向下级传达教育部门的思想和决策,统筹安排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风险执行层是各院、部门的院长及主任,他们充分学习和理解风险决策层下达的思想和決策,并将上级的思想和决策传达给下级的风险管理层。风险管理层是在各部门中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些人代表性强、涵盖范围广、背景多样,他们负责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体育教学风险管理的相关信息,作为体育教学风险管理的依据,对高校日常教学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进行分析识别。职能层是在接到上级领导的命令后,开展教学风险的处理活动。


  4、强化安全责任教育


  安全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安全防护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安全,担负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学生家长总认为,孩子进入高校校门,一切安全问题自然应该由学校负责,甚至许多大学生本人也有这种想法。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认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他们应该也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由个人行为造成人身、财产的损害理应责任自负。此外,随着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在理论认识上的逐步到位和实践中的逐步体现,使得学生与学校的关系由受教者、被管理者与施教者、管理者的关系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契约关系”的教育合同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本人对自身的安全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样,由于高校学生是高校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员,对于维护高校与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安定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