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教育论文4000字_网络安全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5
- 455
...
导读:在网络安全教育论文4000字撰写的过程当中,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吧,而学习写好一篇优秀的论文也是大家将在生活当中使用的一项必备技能之一。本论文分类为安全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网络安全教育论文40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4000字(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互联网技术在为高校提供了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带来了挑战。为避免遭受网络安全事故侵袭,高校开展多样化、全面化、日常化的网络安全教育,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能力和行为。文章从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重监管轻教育、教育内容不系统且滞后、吸引力不足及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出发,提出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网络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9-0076-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便捷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互联网技术不断地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网络用户数量目前已达8.54亿,其中手机网络用户数量超过8.47亿,学生占据了网络用户最大群体,在校大学生尤为显著[1]。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国内互联网普及率为61.2%,其中有一半以上参与调查的网民表示在最近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威胁。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网民遭遇的诈骗类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虚拟中奖信息诈骗、网络兼职诈骗、冒充好友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利用虚假招工信息诈骗、钓鱼网站诈骗,分别占到调查对象的58.1%、45.1%、41.9%、37.8%、31.2%、30.0%[2]。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先锋者,但网络的开放性与延展性以及这一群体的不成熟特征使得大学生对待网络舆情或社会热点有时难以“以正视听”和“准确辨别”[3]。尤其是当前网络文化良莠不齐、恶性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的现状,对于网络安全意识弱、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低的大学生安全构成了威胁,并且已有部分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4]。现今的网络安全问题时刻威胁着大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5]。因此,在互联网普及的今日,探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对于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互联网为高校构建“互联网+”校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信息载体,大学生群体在接受网络媒体便捷性特征潜移默化影响的同时,也在遭受着网络安全威胁。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是指大学生在正确运用互联网的同时,能够避免不良网络信息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而处于安全网络环境的状态。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则是高校以维护大学生网络安全为目的,采取多种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围绕网络安全主体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一)安全教育内容丰富多样
首先,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至关重要。植根于内心深处的网络安全意识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目前高校已逐步通过理论宣讲、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大学生获取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提升安全意识,但其中存在的过于理论化、边界宽泛等特点似乎使得教育成效大打折扣。其次,大学生网络安全综合能力培养作用不容小觑。高校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安全主题实践活动,提升了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和相关技能。最后,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行为方式教育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点。高校对大学生在面临网络侵犯时的应对方式进行了规范教育,但对大学生本身文明使用互联网的约束性行为教育明显相对薄弱。
(二)网络安全教育特征显著
首先,高校开展网络安全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多样化。除了传统形式的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专家讲座外,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也成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次,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涉及内容复杂。网络病毒泛滥、信息交流载体扩展、网络购物形式复杂、支付平台的日益多样增加了网络不安全因素,高校也相应地扩大了网络安全教育的覆盖面和涉及内容。最后,高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呈现出日常化趋势。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日常化使得他们随着随地都可能暴露在网络安全问题中,高校在拓宽教育路径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频率,微信公众号推文、朋友圈、微信和QQ群发消息等便捷途径已经将网络安全教育推向日常化。
二、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高校目前开展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覆盖面广且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动态化和日常化特征,但遭受网络侵犯的大学生人数却在持续增加,这一现实情况表明高校目前实施的网络安全相关策略仍然不尽完善。
(一)重视网络媒体监管,轻视网络安全教育
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但辨别力尚待提高,高校普遍在学生中开展了充分的安全教育和网络监管,但网络安全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比于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国内高校普遍对网络安全管理更加重视,具体方法则是减少线上学生活动、限制网络媒体使用以避免校园网络安全事故发生。但实际上,对网络媒体的限制性管理不仅降低了开展工作、学习生活的便捷性,也忽视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同时也降低了对大学生网络安全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基于此,高校通过减少网络媒体使用频率以保证校园网络安全的限制性做法是不妥的,而应当在加强校园网络监管的同时,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技能才是防止网络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
(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滞后,缺乏系统性
人们便捷化需求的提高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新鲜事物快速萌发与传播,尤其是在高速运转的网速支持下,网络安全威胁因素也在日益更新。目前高校开展的网络安全教育大多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才总结事件发生过程及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这种安全教育模式明显落后现实情况,教育内容的滯后性不能满足学生的网络安全需求。另外,目前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但辅导员本身的非专业性也决定了他们接触到的网络安全知识的碎片化,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开展的网络安全教育不具有系统性。当滞后的、非系统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内容遭遇到网络世界的飞速更新,大大增加了大学生遭受网络安全威胁的几率。
(三)常规网络安全教育方法不足
目前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讲授、专家讲座、谈心谈话、发布通知及消息等传统的、常规的方式开展,虽然采用的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但学校管理部门处主导位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实际上缺少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比之下其他有趣的社团活动、网络游戏、运动项目更加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占据他们的精力。学生在校方开展的网路安全教育中处于被动接受位置,而非发自内心的认同、被吸引到网络安全教育中,缺乏主体性角色和主动性行为的教育活动自然吸引不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获得最大效益,要求大学生在缺乏吸引甚至是在内心抗拒中获取知识和提升认同实属困难。
(四)网络安全教育收效甚微
目前高校已经普遍意识到大学生群体暴露于网络安全威胁且最易受到网络安全侵袭,针对这一现实高校也开展了密集的网络安全教育。但在此之后,大学生仍然是网络安全事故高发的最大群体,财务诈骗、盗取个人账户、信息泄露等事件在大学校园内此起彼伏。除了遭受网络不法侵害外,在面对网络不法信息时分辨能力不足、应对问题的方法不恰当、逃离陷阱技巧欠缺等问题也常常困扰和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从大学生目前遭受到的网络安全侵犯和骚扰等现状来讲,高校目前开展的网络安全教育事故防范效果远远低于预期目标。
三、强化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
频频发生的网络安全事故对大学生已然造成了经济、精神上的损害,为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从多角度着手以营造良好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氛围、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效果势在必行。
(一)多部门共同协作
针对目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任务主要落在学生管理部门的现状,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查缺补漏才能在营造网络安全环境、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效果方面发挥实效。除了学生管理部门将网络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外,学校组织部门制定网络安全教育制度以保障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网络管理部门加强校园网络监管以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教务管理部门按照需求设置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安全保卫部门及时发现和制止网络侵犯事件发生并进行事例宣传教育,多个部门协作、全方面实施举措以共同消除校园网络安全隐患、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安全教育,才能消除围绕在大学生群体周围的网络安全盲点、切实有效地促使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达到理想效果。
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辅导员作为非专业网络安全教育者必然会影响教育效果,因此重视从事专业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建设、壮大网络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网络安全教育骨干是优化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设置网络安全教育课堂也是必不可少。除了要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外,应当将网络安全教育渗入到学生的专业课课堂、提升各科任课教师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教育能力,将高校校园的网络安全教育做到精细化、日常化,以提高网络安全教育覆盖面及网络安全教育质量。
(三)营造“多位一体”的网络安全教育氛围
网络世界日新月异,借助网络平台的每个人都要不断地进行网络知识的社会化,个人的社会化途径包括了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五个主要方面[6]。就大学生群体而言,高校作为学校教育和工作单位重叠的重要社会化场所,自然在网络安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处于社会化首要位置的家庭、承载“同群效应”的同辈群体的影响力、举足轻重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过程中各自承担着不同角色。高校应首当其冲地发挥引领作用,将家庭的精细化教育、同辈群体自我教育、社会媒介信息安全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完善网络安全教育者角色分工、营造“多位一体”的网络安全教育氛围。
网络安全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大学生作为网民中最大规模的群体,是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儲备人才,同时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网络成瘾、网络暴力、网络渗透等侵害的高发人群,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自然而然成为当前各高校亟需担负的重大使命。文章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意义出发,客观、理性地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日常工作,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文章研究目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网络空间正能量的传播者,成为恪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倡导文明网络行为的推动者,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创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15.08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网络安全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者通过多种教育途径,让受教育群体熟悉和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和自身的安全能力,按照计划展开各项网络安全知识相关的培训内容,实现保护自身安全的最终目的。
齐鹏程从广义和狭义的安全出发,定义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认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指由髙校管理者、教育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大学生网络安全规范、网络安全素养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教育,使大学生逐渐形成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辨别信息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网络社会,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理论知识的教育,二是安全使用网络能力的培养”。黄美娟认为,“应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加入网络安全教育网,引导大学生作出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上二者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概念界定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研究人员认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主要应包括三方面:一是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二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三是安全使用网络能力的培养。
2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9年8月30日公布了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我国网民数量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约为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通过手机方式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比例竟然高达99.1%。此外,上网人群中的20~29岁年龄段人数占比是最大的,约为24.6%,实际数据结果如图1所示。大学生作为网民中最大规模的群体,是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储备人才,同时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网络成瘾、网络暴力、网络渗透等侵害的高发人群,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自然而然成为当前各高校亟需担负的重大使命和任务。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是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重要环节,但我国该项内容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因此我国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把网络安全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成为网络空间正能量的传播者,成为恪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倡导文明网络行为的推动者,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这将有助于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国家网络安全建设的人才保障。
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决心和力量。党和政府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未充分认识到其紧迫性,缺乏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法律规定和专门性文件,缺少操作性强的方法引领。
3.2社会力量参与薄弱
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中,网络安全公司、非营利性社会机构和社会企业等相关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诸如新西兰等国家,社会力量作为第三方参与组织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实验研发、开展宣传活动,为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大学生网络教育提供可能性。但是在我国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环节中,相关社会组织的参与较少,未能够将他们的价值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3.3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整体滞后
3.3.1高校缺乏规范化管理
高校是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主要载体,其教育理念和管理机制需要与时俱进、密切配合。我国高校已经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但大部分高校侧重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对网络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对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问题研判不准确、不及时,缺乏常态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对于网络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结构模式等无明确规定,没有掌握网络安全教育的主动权,缺乏全局性的思维模式和创新化的教育方式。
3.3.2师资力量不够专业化
2016年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提出了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前提就是健全的、专业的师资队伍。但是大多数高校网络安全师资队伍仍然由网络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保卫处工作人员或学生辅导员等人员组成,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
3.4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偏低
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指的是其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应具有的网络安全知识、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观念以及分析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普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網络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不能缺少的工具,它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征使得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在网络中迷失自我,身心发展受到危害。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民安全意识调研报告》显示,90后年纪为20~29岁是最容易被骗的群体。而我国有4000多万名大学生,他们具有网络安全素养偏低的共性,同时也存在着不同地区因社会经济、基础设施、教育条件等原因造成的网络安全素养的巨大差异。
为了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现状进行更直观的了解,掌握其具体情况,专门编写了《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调查问卷》,并基于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一共发出1000份问卷,回收976份有效的问卷,根据数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了以下内容。
(1)大学生欠缺法律意识且网络安全素质不高是普遍现象。关于“您做过以下哪些网络事件”的问题,59.7%的被调查者曾利用软件破解他人wifi密码;68.2%的被调查者利用网络搜索他人信息;1.8%的被调查者曾利用他人姓名开展网络活动;12.6%的被调查者曾私自浏览他人电子设备;3.9%的被调查者曾私自上传他人照片或影像,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2)关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自我评价情况,经分析发现,13.7%的被调查者自认为网络安全意识很高;51.3%的被调查者自认为网络安全意识还可以;24.5%的被调查者自认为网络安全意识不高;10.5%的被调查者自认为几乎没有网络安全意识。
(3)关于“如何处理遇到的网络诈骗等相关安全事件”的问题,34.7%的被调查者会自认倒霉、懒得处理;29.2%的被调查者会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18.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遇到过网络诈骗;16.2%的被调查者会及时报告辅导员;1.2%的被调查者会利用反黑客技术自行解决,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4)在网络安全相关防护产品的使用方面,调查结果为:85.7%的被调查者会安装杀毒软件进行安全防护;17.7%的被调查者会设置信息内容过滤;47.5%的被调查者会配置防火墙参数以防止被攻击;2.8%的被调查者选择其他方式进行防护;8.3%的被调查者会进行入侵漏洞检查以提升安全性;4.1%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安装网络安全软件。
4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具有系统性、战略性、发展性、长期性的特征,需要由政府部门主要负责,高等教育院校作为主要力量,非盈利性社会机构以及公司企业作为第三方共同合作,将国家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融入到该项工作中,树立科学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理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结合了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推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其中,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网络安全方面的指导意见和法律法规,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提供网络环境建设、资金和研发技术支持,为大学生提供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和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高校则需要从四个方面点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网络教育工作。
4.1树立科学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理念
当前的网络模式是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等多元模式并存的,各种自媒体、应用软件、手机APP层出不穷,各种新概念“大数据”“并行计算”“云存储”不断涌现,在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网络服务的同时,也在逐渐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理念必须与时俱进、高度重视,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水平,并将其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为大学生提供适应新时代的网络安全教育环境。
4.2深入强化政策引领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管理部门针对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出台了多个工作文件,有效指导相关工作的进行,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周”的活动。高校应该在宏观指引的条件下,将网络安全教育进校园的政策引领和指导落实落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实施细则和保障制度,从而在制度层面,确保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能够取得成效。
4.3完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基础设施
我国很多大学都已开设了网络安全专业和网络安全的通识课程,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知识教育,它不仅要培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传授网络安全知识,更需要教会学生掌握分析、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仅仅通过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应依托于实践、网络、课堂三大平台,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活动、网络实验室等创新教育举措,切实地将大学生網络安全教育内容渗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高校应不断优化校园网络建设,增强其安全性,将网络不安全因素在源头上进行控制,减轻对大学生们因使用网络造成的侵害和影响;同时高校还应对其教育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升级网络安全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参照卡内基-梅隆大学Cylab实验室等的成功样例,逐步成立科学实验室,以促进网络安全教育的实践化进程。
4.4优化师资队伍、培养专业人才
网络安全人才是高校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关键内容,高校应意识到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积极培养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和网络安全人才。为了缓解当前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高校可以采取知识培训、继续教育等相关措施。鼓励高校教职工积极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选派专业素质强的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同时聘请网络安全领域的专家、优秀人才来高校担任兼职教师或来校进行讲学、交流。
5结束语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其内容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环境和教育质量,需要多个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本文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意义出发,客观、理性的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日常工作,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从高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使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稳步提升,创造更为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作者简介:杨钰琳(1981-),女,汉族,河南正阳人,中央财经大学,硕士,中央财经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和关注领域:计算机信息技术。杨翠翠(1985-),女,汉族,河北衡水人,北京工业大学,硕士,中央财经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和关注领域:计算机网络与应用。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