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正文

浙江远程教育论文5700字_浙江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浙江远程教育论文5700字_浙江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导读:浙江远程教育论文5700字应该怎么写?想要在毕业之前撰写出自己满意的论文,并不是想象那么简单的,而现在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也是特别多,所以在写作之前,可以先参考一下相关文献资料,本论文分类为远程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浙江远程教育论文5700字范文大家参考


  浙江远程教育论文5700字(一):远程教育视野下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研究和探索论文


  【摘要】浙江省提出了建设“两富浙江”的奋斗目标,赋予了新型职业农民新的内涵。为了研究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素质学习需求,对省内150名职业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根据浙江新型职业农民学习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实施方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等措施,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远程教育模式,为“三农”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的支撑。


  【关键词】远程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10-0042-04


  2012年,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浙江省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了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娴熟、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农村人才,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本文旨在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基本素质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从远程教育视角研究和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但又有别于“传统农民”,是农业市场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大量学者对职业农民进行过界定,但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总体来说,学者们的研究对其界定有一些共同点。在“两富浙江”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可以归纳为如下四方面:


  1以农业为生


  职业农民仍保留了农民的属性,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是职业农民从事的工作又不局限于第一产业,还可自由选择二、三产业就业,从事农业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相关工作。


  2市场的主体


  殷瑛(2009)认为,职业农民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必须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1]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的目的不同于传统农民的自给自足,而在于为市场提供农产品,根据市场信息主动通过调整农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完善产业链等措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追求报酬的最大化。[2]


  3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而存在,并获得广泛的社会尊重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把农业工作作为自己终身从事的职业,而且还要培养接班人。现代农业生产是依靠从业者的生产经验技术创新,只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才能不断积累和丰富农业生产经营的经验,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应该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而存在,与从事二、三产业的职业无差别。在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新型职业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不仅是一种职业的称呼,而且也越来越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3]


  4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传统农民的责任范围只限于家庭,农业生产只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职责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社会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又有别于工商资本,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只看重土地的短期产出,追求高投入高产出,透支土地的生产能力,易造成环境污染,使农业发展不可持续。新型职业农民注重土地的保护和利用,采用适度开发方式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子孙后代负责。


  “物质上共同富裕、精神上共同富有”的价值内涵是注重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们都过上经济殷实、生活富裕、精神富有、健康和谐的幸福生活。[4]新型职业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掌握着较多的资金和社会资源、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市场信息,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在周围群众中有较好的致富示范效应。新型农民应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要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学习需求的特点


  笔者对浙江省内抽样150名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了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在教育培训需求方面的一些特点。


  1年龄


  职业农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40—55岁之间,占75.3%,40岁以下的仅为15.2%,55岁以上的为9.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浙江省的农业从业人员中依然以中老年为主力军,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的生产经验。


  2户籍来源


  所调查的职业农民的户籍所在地几乎都是本乡本土,来自城市居民的占比极低,职业农民的来源比较单一。


  3信息化素养


  在浙江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非常普及,职业农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85%的职业农民家里拥有计算机和宽带,70%的人会上网查找资料。


  4文化基础和学习目的


  职业农民的文化基础较低,初中高中(含中专和中职)比例达到了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职业农民只占了10.5%,这部分人大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子弟,其中部分是通过成人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他们的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的优势,这也是未来职业农民的发展趋势,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农民学习的主要目标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事业发展做好准备的占70.8%,为结交朋友,扩大交际圈子打好基础者占17.0%,为获得文凭者占10.8%。


  5教育培训方式


  职业农民基本大多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短的一天,长的一周,培训内容主要是实用技术类、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管理和创业等;职业农民比较喜欢实地实践、示范教育和集中辅导等教育培训方式。据调查发现,职业农民平时工作繁忙,难以抽出较长时间进行系统学习,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知识和技术,以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三、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远程教育培养模式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有快速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覆盖面广、教育类型多、教育对象限制少、学习形式灵活、多种媒体并用、设施先进等优势。[5]这些优势也正适应日益旺盛的各类转岗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因此,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为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有效途径


  1确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不同于传统农民的教育,更不同于全日制学生的教育,要达到有效的人才培养效果,首先要对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基于地方经济发展和职业农民的观念、经验、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现实因素,职业农民的培养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还要加强实用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强化生态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为此,应建立以现代成人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职业农民为中心、以农村社会和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和能创业的应用型人才。


  2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实施方案


  与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全日制人才培养模式不同,通过远程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可采取“自主学习+面授辅导+生产实践”教学模式。[6]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提供了科技保障,同时,职业农民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素养,具备了网上自学条件。通过网上自学,缓解学习者的工学矛盾,提高其自我管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面授辅导是为加深学习者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针对职业农民这一特殊群体,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景式、互动式和讨论式等形式的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参与性,如在课堂教学上开设专题论坛,让农民上讲台谈创业经验,传授实用技术,组织参观考察等,充分结合学习者的工作背景,使实践(工作)与理论紧密结合,边实践(工作)边学习边应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送教下乡、科技下乡等措施,把面授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解决学生的工学矛盾。


  3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方式,要体现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适用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以专业和岗位需求为根据,以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为导向,以满足岗位技能的要求为目标,结合开放教育特点和优势,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教学资源,包括文字教材视频音频教材,网络课程,CAI课件,微课、移动学习资源等,多种媒体密切配合,有机搭配,为学习者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持服务,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内容,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整合优质资源,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文字教材。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学习资源。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但是文化程度比较低。学历教育的教材普遍是重理论轻实践,文字内容较多,知识系统性强,不适合职业农民的自主学习。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学有所得,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要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案例分析,案例贴近职业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同时,教材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岗位技能证书考试相衔接和融合,学了课程后就能参加相关的证书考试。


  (2)注重网络资源建设和应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教育信息化使得“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成为了现实。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信息化的优势,紧密结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大力推进网络资源建设以适应日益普及的多媒体教学需要,确保采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数量逐年增加,争取必修课和选修课都实现多媒体教学或网络辅助教学,满足远程学生学习需求。加强和完善移动网络和微信平台资源建设,使学生能在移动终端获取学习资源,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缓解工学矛盾。


  4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创业立业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必须要注重实践实训,提高其实践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通过编写实践实训教材、开展特色“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和虚拟实践教学等措施,提高技能水平和创业立业能力。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必须做到与理论教学相配合,与新的教学实验设备相适应,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独立开设的实践实训课,要编写与课程配套的实践实训教材。没有独立设课的实训,编写与主教材配套的实训指导书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资料。对课程实习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更应该强调编写稳定性、通用性较强的实习教材。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体现规范化,具有创新性与综合性,同时有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机会大大减少。实践实训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还能在过程中增进了解和沟通,加深彼此的情感联系。教学单位要根据课程要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实训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实践与工作情境相结合,实践教学由演示型向操作型转变,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践任务


  同时,要利用现有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优势,购置或开发先进的实践教学模拟软件,建立一套适合远程教育环境的实践实训网络平台,满足远程教育教学的要求,部分实践实训课程还可通过网络虚拟环境来完成,让实践教学不受外界环境和时间的影响,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实践操作。


  5优化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采用灵活的学习成果评价机制,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学习过程的考核,促进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与实践技能。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注重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参与度、实践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把实践过程纳入到形成性考核范围,考核由教学管理部门班主任和实践指导老师共同参与,突出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评价。终结性考核将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纸质考试、网络考试和课程作业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部分课程采用预约网络考试形式,缓解学生工学矛盾。教学单位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开发过程性考核平台,将完成的全过程真实、全面地反映到网络上,一个学生一个记录页面,整个过程一目了然,使过程监控得到落实。


  6打造专兼职教学团队,提高教学水平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不同于一般成人教育,要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要建一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做好专任教师聘任的同时,要根据课程实际选聘当地某一领域的专家、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家为兼职教师。由专任教师与当地专家协同教学,整个课程管理工作要由专任教师主持,负责教学大纲拟定、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学习资源建设和教学活动组织;基础理论课由专任教师担任主讲,专业课、实践实训课则聘请当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为兼职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一些新型职业农民本身就是某个行业里的技术能手或者是“土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可以聘请他们为实践指导教师,进行现场示范和创业教育,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多方合作,创新培养机制,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自身的优势,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三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浙江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浙江省:建设远程教育云平台加快党员教育现代化论文


  浙江省为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功能,启动了党员教育云平台建设(以下简称“云平台”),充分发挥云技术具有的超大规模、通用性强、功能可拓展等优势,构建起全省统一的全媒体党员教育体系基础平台。


  ●做法●


  1.超前规划,注重顶层设计。开展专题调研,确立了“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总体思路,以及资源集约化处理、终端全媒体覆盖、功能可按需拓展、学用精细化管理的宏观目标规划。邀请信息技术专家参与调研论证,形成了“1+3+N”的整体架构,即以党员教育云平台为技术支撑,省级建设内容资源同步更新的网站手机APP和互動电视三大播出平台,市、县各类学习平台与云平台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云平台兼容性和可拓展性等优势。


  2.分步推进,逐步完善功能。按照“先横向布局、后纵向连通”的思路分步实施建设。2013年10月底,建成“存储云、媒体云、数据云”三大基础功能;2014年10月,完成时代先锋网、手机APP、互动电视点播三大学习平台的开发,搭建起云平台的整体架构,完成三网覆盖、三屏应用的整体布局。2015年起,实施云平台与市、县党员远程教育网站或学习平台的技术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连通,形成以时代先锋网为学习门户、用户管理系统为核心、其他学习平台为分支的完整体系。


  3.建学相长,力求务实有效。依托用户管理系统,各级电教远教部门可编制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分类向站点和党员推送,并实时查看学习情况,进行学分制管理,规范和强化教学组织。创新开发“先锋慕课”,引入大规模开放式在线教育理念,探索O2O互动式的新型党员在线教育模式。推广普及手机APP和互动电视点播平台,将其作为开展“远教入户”“远教入企”的技术支撑,有效扩大党员远程教育覆盖面,满足基层党员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


  ●成效●


  1.有效加强了教育资源整合。党员教育云平台,既可链接共产党员网,也可通达全省各市、部分已经对接成功的县(市、区),中央、省、市、县四级教学资源均可学习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库。


  2.逐步实现了学用管理精准化运行。将全省4万多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24万多名个体党员信息批量导入信息化平台,对学习的时间、内容、时长等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精准统计,使各级电教远教部门能够随时查询终端站点和党员的学习情况,更加科学地督查管理各地学用组织成效。


  3.显著提升了参学率和学习效果。目前,时代先锋网日均访问量已突破2万,从2015年起,推广分层分类菜单式学习,各地累计推送学习课程400多个,“一月一主题”网上送学逐步成为学用新常态,切实提升了学习的针对性,更好地服务了党组织“三会一课”和固定活动日。


  ●启示●


  1.党员教育要主动融入“互联网+”思维。随着时代发展,以“共享、开放”为理念的“互联网+”思维已渗透到日常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党员教育在突出政治性和严肃性的同时,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注重体验、强调高效的新思维,运用新技术解决党员碎片化、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增强党员学习的体验感、获得感。


  2.党员教育要讲究精准管理。互联网发展推动了信息量的爆发式增长,使党员对学习教育内容、形式等越来越挑剔,要求越来越高。围绕中央重要精神和当前党员教育重点,依托大数据对党员学习偏好、习惯等进行分析判断,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党员精准投放学习内容,并强化学习过程动态管理,是解决党员教育效果难题的一大途径。


  3.党员教育要注重融合联通。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看、听”式教育,引导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开展便民服务志愿服务等体验式教育同样重要。党员教育平台是面向基层党员的信息中枢,应秉持“平台上延、服务下延”理念,整合与党员教育相关的各类资源,丰富平台中的服务项目,为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教育提供便利,显现出融合联通的集群效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