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改革论文5400字_国家教育改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4
- 543
...
导读:国家教育改革论文5400字应该怎么写?写作论文对于现在的很多学者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要如何写出优秀的论文就成为了现在很多人比较关注的,本论文分类为教育改革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国家教育改革论文54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国家教育改革论文5400字(一):基于SWOT模型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分析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政策指导,对其重点内容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基于SWOT模型的视角分析更能充分认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SWOT模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产生背景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各项方针的政策的出台不但立足于加强劳动者自身职业技能建设,更致力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基础。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科技的力量在经济建设中得到有效的推广与应用,但是应用型人才的增长速度却难以满足快速发展企业的现实需求。目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缺失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职业教育自身专科办学层次不高,社会参与力度不足,导致职业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相对滞后。对此,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将职业教育改革实施作为树立“工匠精神”推进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
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政策地出台和实施,便是顺应新时代职业技能发展的变化与需求,符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特色,打造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意义
(一)明确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
《方案》指出“職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其受众群体年龄阶段分层弱化,且在扩招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可深化延伸为终身学习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对于国民教育的发展而言同等重要,但事实上以往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低端”培养,在发展层面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此次《方案》对于职业教育的地位做出了明确说明,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与发展。
(二)引领落实“双高”行动计划
自2006年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职业教育政策便开启引领高职院校树标杆、争模范的发展势态。但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各个专业协调度与整合度不高的局面,导致产学融合出现分割壁垒,急需专业群建立的指导与完善。对此,《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3]在方案的指导下,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及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支持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
(三)统筹职业教育改革政策实施指导
《方案》作为国务院出台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指导政策,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对我国职业教育全方位的改革设想。从宏观战略部署到微观战术指导,将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的内容具体划分为“职教20条”,从20个具体层面对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发展形式、职业教育配套政策、职业教育实施及督导评价进行明确部署,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管理学领域的一种分析方法,经常被用于战略制定及战略分析,但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到教育等研究领域。在职业教育领域研究,通过SWOT分析法能够围绕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深入剖析,对职业教育实施开展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对《方案》的宏观与微观层面深刻的解读,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实施改革更好地发展。
(一)优势分析(S)—职业教育投入保障
首先,健全的财政经费投入。政府的财政支持凸显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保障的力度与优势。在专项资金方面,“2006年—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46亿元,分两期实施,支持建设了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4]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表明,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投入每年不断增多。如:2011年—2016年高职高专教育经费分别为1251亿元、1410亿元、1452亿元、1518亿元、1726亿元、1836亿元,经费保障呈稳定增长趋势。《方案》的出台为职业教育投入提供了更有力的经费支持,要求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明确“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可适当高于当地普通高中。各地在继续巩固落实好高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12000元的基础上,根据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逐步提高拨款水平。”[5]
其次,培训评价组织社会力量的投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基于“大职教观”视阈下,将职业教育由传统的专科学历教育延伸到学历教育结合社会培训与劳动教育,不断提升受教育者的技能水平与技能认定能力,满足人才供给侧结构性需求。在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形势下,教育力量的主体不再仅仅单纯依靠高职院校,而更多来自于社会力量的参与,助力校园办学实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通过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培训评价组织,鼓励调动社会力量补充校园不足,为多元化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再次,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的不断提升。我国各级政府一直重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激励与保障,2018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随后各省陆续出台实施意见。以黑龙江省为例,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对于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和紧缺急需的技术工人,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形式,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特殊津贴。”[6]2019年《方案》的出台又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加以巩固与保障。提出工资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倾斜、资金支持建立大师工作室、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彻底清理歧视政策,形成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优势力量。
(二)劣势分析(W)—“双师型”师资队伍不足
教师是教育的推进者,职业教育的发展更离不开师资队伍自身的发展壮大。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占比较低,“我国职业院校任教的教师数量共有130多万人,其中,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重大约是在40%左右,而在中职院校中的双师型教师比重大约是30%左右。”[7]对此,《方案》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并强调了教师团队建设,要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这无疑是对攻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指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建设问题主要表现为:
1.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以往各院校在人才引进的入口环节侧重学历及知识理论的考察,忽视对引进教师其企业工作背景的规定,导致很多教师缺乏从事企业工作的经验,尤其一些高层次人才引进博士学历人员甚至从未有过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实践能力欠佳。
2.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双师型”建设是构成“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师资基础,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灵活调整专业教学内容,逐步推进由传统理论教学转向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的课程改革。而目前一些职业院校教学手段陈旧,缺乏多媒体新技术及网络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难以适应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变革。
3.教师的发展潜力不足。“双师型”师资管理建设不同于传统教师单一培养,更加侧重于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互培互育,形成双向流通机制,激励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但在教师队伍的发展管理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职称评定,唯科研论、唯论文论的固化模式。严重阻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创新型建设,不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
(三)机遇分析(O)—校企合作发展机遇
校企合作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必要手段。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教育,不能只在“围城”中办学。[8]应充分把握校企合作的机遇为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衔接搭建桥梁。
一方面,简政放权为校企合作提供发展机遇。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校企合作应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主体性作用,减少政府行政性命令干预。政府由“办教育”转向管理与服务,通过简政放权的形式保证校企双方探索合作的自主性。同时,《方案》明确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职业培训,为校企合作发展提供优化服务,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障校企合作良好环境。
另一方面,减免优惠为校企合作提供发展机遇。《方案》重点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校企合作更多地支持,其中“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9]
在《方案》的推动下,众多企业把握校企合作,主动联合职业院校签订顶岗协议。以华为公司为例,在光计算、DNA存储、人工智能等领域非常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在国内与众多职业院校开展合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形式不仅为职业院校办学培养提供了创新机遇,更是面向企业输送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挑战分析(T)—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挑战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指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服务为一体的资源共享型合作模式,通过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模式,為学校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2005年教育部、财政部制定了《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目的在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培养技能人才的服务能力。通过十多来的努力,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由学校主导转化为校企共建,并形成了实验室、校内工厂等多种形式。但与德国“校企一体化”、美国“合作型”实训基地构建、新加坡“教学工厂”、英国“企业工厂”等发达国家实训基地模式相比,我国实训基地的建设仍,面临着众多挑战。
一是实习基地建设硬件面临技术挑战。实训基地空间面积小,设备陈旧,智能化技术缺失,部分设备改建后使用率及维修保养率低导致应由学生动手的“实践课”变为老师操作演示的“示范课”;二是实训基地制度建设面临管理挑战。表现为实训基地“零星”构建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各地实训基地配套管理制度也不尽完善;三是实训基地技术成果面临产业挑战。实训基地技术成果的孵化能力成为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必备要素,只有将职业技术能力转化为经济生产能力,才能使实训基地真正打造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实践沃土”。
《方案》的出台正是积极迎接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这一挑战。《方案》要求不仅要发挥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引领作用,同时还要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借鉴国外实训基地的的运营模式,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重点推进实训基地建设,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实训基地的建设差距,迎接挑战实现产教融合创新式发展。
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展望与推进建议
《方案》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文件是国家职业教育实施的行动指南,是深入推进国家教育改革的方针战略。在《方案》的统筹指导下,充分了解我国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特点,结合职业教育内外部因素分析,积极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第一,培育职业教育改革多元主体,实现合作共赢。坚持政府财政投入力量,在资金方面保持职业教育实施政府支持的优势地位,更要鼓励民间资本及民办教育力量积极加入到职业教育实施改革的进程中来。同时定期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技能证书认定机构、外聘技术专家团队对接入校指导工作。整合引进社会资源,通过引进交流机制的常态化,打造职业教育实施主体多元化力量,以高质量职业培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第二,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推进教育改革。以鲜明的“大国工匠”办学理念、特色专业的学科设置、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破除职业教育以往僵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保证办学质量。通过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优化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形成产教融合创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坚持知行合一,将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挑战,深刻把握校企合作的时代发展机遇。
第三,提高职业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统筹部署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通过轮训及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打造“双师型”队伍建设,配套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职称评定及职务晋升等激励制度的构建,弥补现行职业教育的师资管理短板。全面树立现代化职业教育治理理念,深化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全方位的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
国家教育改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加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分析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的优势越来越显著,其被社会和大众认可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发现职业教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亟待得到有效的解决与优化。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是目前我国优化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改革试验区的推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启发。文章将就如何加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字: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发展现状;建设策略
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是国家区域振兴战略引领下的一项新兴产物。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改革、创新、示范是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词,其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就是要为职业教育的整体改革提供方向和资源,在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所适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及改革策略都必须要得到充分的认证和检验,才能够被应用到职业教育当中去,其必须要确保被应用到职业教育当中的各项方案和方式都能够对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正面作用。归根究底,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更像是职业教育体系派出的一支先遣部队,先去发现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有哪些新的要求,然后收集相关信息之后进行分析与整合,再制定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改革与优化方案。因此,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价值和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验结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关于几个代表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简要介绍
(一)天津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天津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这与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实力优势、职业教育发展优势等诸多因素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天津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发展至今始终未曾辜负国家的期盼和重托,一直在职业教育改革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向前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并取得了理想的改革效果。
天津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其改革试验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几个大的方面:其一,创新职业教育中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其二,深化职业教育整体体制改革工作;其三,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工培训制度;其四,全面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其五,深入探索东部支持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的多元化路径。
天津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在第一阶段便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在五年内已经超标完成了国家十大工程任务。很多职业教育体统中的创新和突破都是在天津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来实验完成的,比如建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实践基地,实现职业院校的集团化发展等等。
天津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获得的丰硕成果成功引起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大众的关注,在2010年,天津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正式升级为天津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从表现上来看,虽然只是几个字的变化,但其带来的连锁影响和反应却非常之广。无论是在性质定位还是改革内涵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天津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在近些年来承担了非常多重大项目,更是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标志,天津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在深化職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内容、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以及提升职业教育教育质量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二)河南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河南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主要得益于河南职业教育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河南省的职业教育比重逐渐升高,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数更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河南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与天津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相比还是有着非常多的不同之处。河南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所集中探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其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全新机制;其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路径;其四,创新职业教育服务新模式;其五,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新方式;其六,探索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新体系。
在河南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以及教育部门给予了非常高的重视,并为河南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比如,建设实训基地和职教中心,培养培训职业教育教师等等。
(三)四川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四川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与四川所享受的地理优势和人口优势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众所周知,四川是我国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多民族人口大省,而且四川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西部和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市场集散地,是西南地区最核心的省份之一,它拥有着丰厚的物质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个西南地区也是遥遥领先。因此,四川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成立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四川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其改革和探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探索职业院校、企业、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联合机制;其二,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入体制改革工作;其三,试验全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及顶岗实习。
四川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成果也是非常理想的,其成功完成了既定的三年试验改革目标和任务,职业院校的在校生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职学生的数量比重实现了很大的提升。
(四)广西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广西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立,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实质性突破与提升。广西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而且在广西省,每一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数量是要高于普通高中的,因此,广西的确具备建立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资格。
广西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基于当地的特点和需求,其实验改革的内容更加偏向于特色职业教育改革,其改革内容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攻坚战略、农村职业教育强化改革探究、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免费制等方面。这些内容都体现出国家教育部对于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也体现出国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广西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全面开展职业教育攻坚战的一个重要起点。
二、如何加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设速度和效率
(一)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开启改革之路,职业教育才会拥有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要借助改革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迎合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第一,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要紧跟国家政策的发展战略与方向,积极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紧密跟随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节奏,围绕企业在人才方面的需求而变化,接受市场经济发展的随时变动。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改革工作的内容必须要与当前国家重点振兴的十大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与这些领域中的企业寻求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参照,推进教育和产业、学校和企业、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以及职业岗位和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与优化工作,将职业教育改革与企业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融合。
第二,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要高度重视起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要针对性培养自己所支持的區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将人才培养的目标范围面向全区域,面向更多的行业企业,根据它们的需求来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与此同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要充分借助政府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有,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发展还要借助各种必要的行政措施,综合利用好立法、拨款、规划以及政策指导等助力,将自身的改革发展与全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实现更高的匹配。
第三,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企业创新改革需求、产品发展需求变化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确保自身改革内容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提前针对企业以及社会做好对接工作。
(二)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以重点突破为主,先行先试为辅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各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都在坚持着先行先试的工作原则,认为自己是改革试验区,就必须要先行先试,为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打前站。但是,国家建立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并不是将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作为实验的小白鼠,而是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风向标,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且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是职业教育改革这项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试验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职业教育改革工程的质量,因此,先行先试已经不再适合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工作原则,应该由先行先试转变为重点突破,要在进行了综合考量和充分准备之后,针对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层层突破。任何一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存在都有着自身独特价值和属性的,应该保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换言之,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承担起自己的改革重任,对自己所在区域的职业教育院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从有量到有质,更加关注三角、三湾等区域。此外,必须要认清楚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全新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要提前对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在改革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新困难、新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判断,提前制定好有效的应对策略。关于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重点突破,笔者建议可以提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准备:第一,要充分整合和优化职业教育发展资源。职业院校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从发展、办学、功能以及产业等方面来进行全面定位,做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避免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应对各种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或者面对重复建设的内容等等,要始终保证自身的定位不会出现偏离的情况。第二,职业院校要坚定自己的发展理念,坚守初衷。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存在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兼具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优质人才。无论处于怎样的发展环境当中,职业院校都要坚定自己的发展理念。
综上所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向前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取得的各项改革成果被广泛应用到职业院校当中,在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相信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的不断深化,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必将实现质的飞跃。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