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改革论文4000字_县教育改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4
- 482
...
导读:县教育改革论文4000字应该如何撰写?对于很多人第一次写作论文的作者来说,心里也都是会如一团乱麻吧,没有一定写作的方向,本论文分类为教育改革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县教育改革论文40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县教育改革论文4000字(一):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服务县域师资均衡发展论文
摘要:统筹城乡教育,逐步缩小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关键是配置好城乡师资资源,重点建设好农村教师队伍。地方高师院校在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中,通过构建高等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教师教育联盟,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在职教师置换培训、校际交流的同步改革,并与校内相关改革措施相互配套,建立协同育人合力的长效机制,是深化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范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育一体化;校地共建;协同创新;同步改革
一、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统筹城乡教育,逐步缩小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关键是统筹好城乡师资资源,重点建设好农村教师队伍。构建高等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联盟,形成共同育人合力机制,是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1.确立“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目标
所谓“三位一体”,即在培育义务教育师资队伍过程中,由地方政府统筹,高等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三位合作,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辐射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在职教师“置换培训”和“校际交流”同步改革,构建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体系。其目标是:确立“协同创新、引领服务、实践育人、彰显特色”的教师教育新理念,实现高校、政府和中小学互动合作的教师教育管理一体化,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衔接的教育过程一体化,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合作学习的专业发展一体化,建立政府、社会与学校共同培育高素质师资的长效机制。
2.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框架
在多年教改项目积淀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闽南师范大学为共同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县域内地方政府共建“以培育农村骨干教师、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为共同责任”的校地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的联盟工作。
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框架是:在地方政府统筹下,依托县域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立以高师院校为主体,其他教育机构共同参与,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团队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区域基础教育师资培育中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高水平的教师教育成果,提升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建立一支由高校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中小学教师参与互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协同提高区域教师培养和培训质量;保持高校办学特色,整合区域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协同创新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全方位引领服务区域基础教育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
3.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的模式构建
校地共建、协同创新“三位一体”教师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在地方政府统筹下,以培养农村骨干教师为抓手,与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签订共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义务教育师资协议,依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构建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在职教师“校际交流”、“置换培训”同步改革方案,将合作培养和培训教师工作辐射整个县域内城乡中小学校、幼儿园,解决实习支教学生的指导力量薄弱、在职教师进修工学矛盾、留守儿童教育引导不足、城乡学科教师配置不均等问题。截至2014年,闽南师范大学共与5个县级人民政府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及其运行机制,为大面积解决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机制运行
校地共建教师教育改革联盟,这不仅是高师院校贴近社会开门办学,积极寻找发展的一种努力,也是地方政府、社会和基础学校介入高师,共同关心育人质量的一种客观要求,还是对高师院校在新的背景下对育人体制和模式的创新探索。
1.建立以培育义务教育师资为共同责任的保障机制
根据实验区共建框架,闽南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成立齐抓共管的领导小组(管委会),下设工作小组和实验区办公室。高校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地方领导小组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由教育局、财政局、进修学校等负责人组成。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签定“教育合作协议”,先后出台创新实验区“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等。在经费投入方面,地方财政划出专项改善实习基地办学条件、校际交流教师和师范生的生活、交通补助;高校在提高生均实习经费2000元的同时,还规定对置换培训考取教育硕士的在职教师给予学费减免(全程培养经费的1/3)。五年来,闽南师范大学用于县级创新实验区建设的专项投入600多万元。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划拨在职教师培训经费(教师工资的2.0~2.5%)归入实验区管委会统筹,主要用于在职教师置换培训等,切实保障了实验区建设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以承担服务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培育重任。
2.实施县域内中小学师资均衡发展的同步改革计划
地方教育部门一是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列入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培养计划,双方建立培养农村骨干师资责任共同体;二是制定教师“置换培训计划”,为师范生腾出实践岗位,解决教师培训工学矛盾,并为师范生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三是制定教师“校际交流计划”,实行县域优质学校与农村或薄弱校“结对子”帮扶,优秀教师进行“支教交流”的同时兼顾指导师范生实践,承担校本培训任务。高校安排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和指导教师,原则上以农村或薄弱学校为主。实习生跟班接受优质教师指导,为薄弱学校(教学点、班)承担一定顶岗支教和留守儿童教育引导任务;建立学科教育培训专家组,定期开展以高校为基地的“院校培训”,并与实验区基地校本培训相结合。以上“四个计划”从顶层设计上同步实施,强化了高等院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的责任,确保了服务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落实。
3.完善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衔接的学习共同体
按照协同共建要求,闽南师范大学通过“国培计划”和“中小学校长(教师)研修计划”等项目,定期为实验区中小学小开展校长、教师培训,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置换培训计划”,安排优质教师为实习生开设片段教学观摩,举办教学设计、说课等各类比赛,提供教学比武平台,提升实习支教质量。为提高实验区骨干教师学历层次,闽南师范大学结合实习支教、置换培训和校际交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招收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配备高校导师与实验区副导师共同培养,建立由大学教师、师范生和中小学在职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为县域义务教育教师素质的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4.深化高校内部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配套改革
为促进“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机制创新,闽南师范大学深化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全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适应师范生个性化需求和在职教师发展,初步构建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的教师教育“一体两翼”课程体系,在地方高师践行教育类课程改革作出有益尝试。二是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五年来,学校投入45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构筑“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对接平台,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训后测”教学能力和技能考评制度。三是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即在当年师范专业招生指标内,各专业大类攻读师范学生数由高校自主决定培养指标。1或1.5学年后开展“双向选择”,实施分流培养,提升师范生准入质量。同时,学校根据中小学对高学历师资的需求,开展“2+2+3”的“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试点,推进师范本科与教育硕士衔接,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三、深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几点建议
通过协同创新,闽南师范大学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等“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取得骄人成绩。其中,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视频公开课和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2013年,学校“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被教育部列入“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类”示范项目。
地方政府统筹下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经过五年的实践,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由于地方政府的领导频繁更换原因,直接影响了实验区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机制运行等深入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探索高校、政府、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培养师范生新机制,深化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缩小县域内城乡和校际间的师资配置差异,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省级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闽南师范大学提出以下方面思考和建议:一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校际交流教师计划中,应把交流教师的比例扩大到15%~20%,交流的范围(区域)扩展至城乡和农村校际之间,注重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腾出更大的空间提供师范生实习支教岗位。二是高校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共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进一步加强以高校为主的“院校培训”和地方进修学校为主的“校本培训”的互动联合,提高在职教师置换培训实效。三是建立由大学教师、当地教学名师和教研员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为校际交流的薄弱学校教师和“实习支教”师范生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更新和知识结构调整。四是将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和引导”增列为师范生实习支教任务,通过结对帮扶和薪火相传,强化师范生关爱学生、献身基层的教师情意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五是在高校内单列基础教育教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基础教育教师教改实验、项目研究等,促进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联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六是在“既有模式”基础上,扩大区域农村教师教育改革试点,建立“区域农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并在计划、组织、实施、反馈、评价等环节建立有效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逐步积累实践经验成果,以便在全国相关高校或区域扩大研究和推广实践。
县教育改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跨越式试验”带动县域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以下简称“跨越式试验”)研究项目。6年多来,我县以此为契机,着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在充分整合利用信息化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课题研究与县域信息化对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层次整合
2004年8月以来,我县先后建立远程教育项目校226个。其中,“模式一”学校107个,“模式二”学校97个,“模式三”学校22个。学校互联网接人点114个,学校网站、网页和教师个人网页104个。与此同时,县教育体育局和学校每年都要筹资数百万元,完善或升级改造信息化所需的配套设备,现已初步建成全面覆盖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完全小学、村级教学点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如何盘活信息化资源,让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我们经常反思的问题。
我们按照“跨越式试验”课题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结合丰宁学校布局、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程度等客观实际,创新课题试验方式,开展了3个层面的试验研究。一是在县域规模中学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试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全部在网络环境下展开。二是在县域完全小学开展了非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试验|”,教师采用“跨越式”课堂模式,辅以“模式二”和“模式三”,充分利用课题组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这对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学校更有意义,成果推广价值更高、空间更大。三是在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学点开展非网络环境下的复式教室“跨越式试验”。教师结合已有的复式教学模式,借助课题组提供的教学资源,辅以“模式一”,开展复式教学活动。
合力对接、分层研究是丰宁的一种创新,对县域内大面积开展“跨越式试验”研究,加快高校研究成果在农村课堂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验前期,我县6所试验校只有6个班参加试验,语文、英语两个学科试验教师各6名,课题研究主要在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到课题试验中期,试验校逐步扩展。本着“合作、互动、共享、发展”的原则,我们一方面组织先期试验校与后续试验校联合结对,创造机会相互“串门”指导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灵活方便的优势,引导试验校教师与课题组专家或试验校教师之间建立qq群,在QQ中进行交流,从备课、教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实现从校内教研向跨校教研转变,拓展了教研的空间,促进学校联动协同发展。我们还将县域学校按照隶属的学区总校或跨学区划分为4~5个片区,各个片区建立教师研修制度,配合项目课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以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修内容,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研修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成为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
通过区域联片教研,我们已编辑制作示范性综合课例21个。其中小学语文学科13个,英语学科5个,初中语、数、英各一个;组织联片教研活动4次。综合课例涉及各学段和各种类型课,具有代表性。这些课例不但对试验校具有示范作用,同时对全县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了引领作用。
二、课题研究与课堂对接,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课题试验中,我们改革了课堂教学结构,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遵循“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了“达成课标、拓展阅读和创新写话”三环节课时教学模式。(1)达成课标环节: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有效组织课堂,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课标要求的课时教学目标。(2)拓展阅读环节:教师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指导学生阅读与本课学习内容和主题等相关的故事、散文、儿歌、顺口溜等,巩固识字,深化主题,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3)创新写话环节:每节课教师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根据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写话训练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指导学生训练写话。
英语学科构建了“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三说(复习说、新授说、拓展说)、两听(新授听、拓展听)、三示范(即“三说”之前必须有示范)的教学结构和师生对话说、邻座两两说的操作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课题研究助推县域教育优质发展
课题实施6年来,以“优化农远、专家引领、学校建构、教师内化、区域联动、同步推进”为指导思想。课题试验在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品质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语文学科方面,我县学生在阅读、表达、思维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试验校学生语文识字量在二年级期末结束时,平均达到2545个(课标要求低段识字1600~1800字,小学总识字3000字左右);课内进行的阅读量低段达到49万字(课标要求5万字),中段达到100万字(课标要求40万字),高段达到120万字(课标要求100万字)。到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已经养成一定的写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见闻和想象。40分钟内生均手写达到200字左右(课标不要求手写),内容较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到五年级结束时,40分钟内学生平均手写达600字左右(课标要求400字),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能表达真情实感,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妙词佳句、联想和想象,有的还能用不同的文体进行创作。
在英语学科方面,二年级学期末学生的听说能力达到了非试验班五年级的同等水平。学生在课上的扩展视听时间累计达到80小时(每周平均1小时),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输入量,真正解决了农村孩子无法视听的难题。到五年级学生平均掌握词汇1250个,在表达上能紧密结合日常生活,课上阅读视听量累计达到10万个词,相当于课标要求的八年级课外阅读量。
我县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长足锻炼,先后取得180多项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综合课例、单元包、获奖论文等),发表论文54篇,获得各级奖励30人次。其中,在省、市、县级学科大赛中有8名教师获奖,有10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名师,有两名校长荣膺市级“十佳青年”、省级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校长,有3名校长被评为县级拔尖人才,有8名教师走上教学领导岗位。
跨越式教学理念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信息化环境的课题试验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提高了学校信息化水平和师生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科研的软实力,为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注入了活力。
2006年9月,河北省第一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建管同步,研训一体,研创结合”经验在全省推广。2008年,全国十省市参加的“基于农远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现场研讨会”在我县召开,会上充分展示了我县“跨越式试验”取得的成果,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2010年,全国19省市和6所高校参加的“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我县成功举办,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乔玉泉处长听课后说道:“学生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有信心,能自然地展示自我,英语水平和自我学习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国家督学韩清林在总结会上指出:“这次会议是丰宁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是丰宁教育改革的成果体现。丰宁的局长是懂教育的,丰宁的校长是专家型校长,丰宁的教师是研究型教师,丰宁教育走的是高标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跨越式试验”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实践证明,用专家引领、课题带动的教育科研是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进而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跨越式教学理念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从根本上促进了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了资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实现了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起点不整齐而教育结果相对公平”的目标。跨越式教育改革正逐渐成为丰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智慧力量。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