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改革论文3600字_民办教育改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4
- 489
...
导读:民办教育改革论文3600字应该如何撰写?对于很多人第一次写作论文的作者来说,心里也都是会如一团乱麻吧,没有一定写作的方向,本论文分类为教育改革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民办教育改革论文36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民办教育改革论文3600字(一):5G时代下民办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信息化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5G时代的到来,各大民办高校现有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许多教学环节都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缺陷,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市场需求不适配,带来了就业难问题。因此,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革新,注重实用性的民办高校更应该改进传统的教育体系,建立起符合5G时代的信息化实践创新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更加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5G时代;民办高校;实践创新能力;教育体系;竞赛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8-0146-02
1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5G时代逐步到来,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融合带来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极大,门槛也在提升。因此,在5G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成为各大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以A民办高校为例,研究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将实践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民办高校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的不足
2.1创新教学体系不完善
1)民办高校的教育体系存在很大缺陷。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占比不平衡,很难达到实践创新教育的目标。A高校把实践创新类课程划分到选修类课程中,实际授课中,教师与学生都不够重视,名为实践课程却没有实践环节,仍然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的阶段。
2)A高校对学生的量化考核中缺少对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估。实践创新课程并没有一门正式课程的地位,课时安排极少,且不存在课程作业与期末考试,极短的课时内根本无法快速培养出学生的各项基本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学校的专业课方面也缺少实践环节,很少将课堂延伸扩展到实验室和校园外,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结构不合理,重科研轻教学。学校在教师考评上过于注重学术水平,对其科研成果、论文数量做了许多硬性规定,许多教师对教学本职工作抱有轻视态度。民办高校在具体课程设置中,又常常将教学工作量定得过高。教师授课时存在诸多限制,没有时间精力进行完善的课程准备,导致教学质量下滑。
2.2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理念落后
A民办高校的师资资源大多由从公办高校退休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兼职教师大多本身是在校教师,在本校已有教学任务,对待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往往无法全情投人,教学方式上缺乏改良创新的热情。专职教师由于年龄等问题,对于社会事实联系紧密的实践创新领域了解不充足,教学课堂无法紧跟时事,无法及时更新课程案例为学生讲解知识点。此外,大多高校教师习惯了照本宣科,教学方式死板,课程中缺少实践和模拟环节,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与现实生活脱节。
由于资金受限,A高校的师资资源十分欠缺,人员配置方面十分紧张。许多教师在工作中需要身兼数职,严重影响了教师们的教学工作进展。以A校教务处为例,该校教务处下设了5个科室,但由于人员不足,有些科室只分配了1名工作人员,工作强度超过负荷(见图1)。
A高校的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缺乏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关专业课程少且被归类于第二课堂,因此教师与学生对其的重视性较低。在各类竞赛方面,重视度不够,通常是程序化地通知学生可以报名参加,但对各类竞赛并没有说明讲解,而学生由于信息渠道受阻等因素,对其认识不足,真正报名参与的人数极少,即使参与也多是为了获得参与竞赛所附带的学分。此外,实际比赛中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全靠自己摸索,过程流于形式。
2.3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与公办学校相比,A民办高校属于社会资源办学,办学时间短,建设管理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资金和资源配置短缺,导致其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不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A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投资方,国家政策倾斜较少。面对实验室设备和配套设施需要更新换代的情况,往往无法及时更新。在进行实验室设施建设时,要考虑效率问题,一般倾向于重点支持的学科,实验室建设严重落后不平衡。
3民办高校实践创新教学改进对策与建议
3.1完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
首先,需要确立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目标,即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知识及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结合具体课程增添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使实践真正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同时,学校应建立免费创新创业指导机构,培养有创新实践意向的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市场信息动向服务,帮扶指导大学生制定创业计划,引导优秀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组成互惠互利的帮扶组织。健全弹性学制,对自主创业的学生适当放宽学分制度和修业年限,或者通过线上教学进行学习,利用网络优势减少空间限制,将论文、专利以及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学分,既减轻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的学业压力,又带动其积极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教师人才,加强教师在创新实践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在实践领域的专业素养,自发的改良教学方式。具体教育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3.2引进创新型教学人才和教育理念
5G背景下,民辦高校想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必须革新传统教育理念。首先,需要转变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改变原有的教育资源导向型专业结构,转变为更加适应市场变化的市场人才导向型结构。其次,要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最后,教师要树立科技创新注重实践的新思维,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要在平时教育中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课程中,教师应提升课外学习的占比,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促进创新教学模式多样化
1)注重实践创新教学中的竞赛作用。学科竞赛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竞赛可以达到教与学的互动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推动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兴趣。兴趣是最强的行为动力,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可以立足5G时代建立各种网络信息平台促进信息交流,力求让每一个有参赛意愿的同学都能了解到竞赛的基本情况,避免学生信息阻塞错过竞赛机会。为参与竞赛的学生提供专业教师的指导培训机会,为学生提供知识支撑,减少学生自行摸索导致的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挫败心理,增强学生自信心,降低广大普通学生参与竞赛的门槛。鼓励竞赛中的学科交叉融合,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能,促进學生间的思想碰撞,增进各学科间的了解合作,培养综合型人才。
2)加强实践创新教学中的实验活动。实验室是民办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场景。因此,需要完善民办高校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通过校企合作改善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的困境。管理上,要构建完善的实验室信息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提升实验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个人素质,促进实验室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改革学生的实验课程体系,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技术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技术更新,做到与行业发展相匹配。最后,应逐步建设开放型实验室,使学生能自由支配时间进行实验课学习。实验课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实验室使用率。在5G时代背景下,可以合理利用网络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缓解实验室资源紧张的问题,降低成本和危险,跨越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自由可支配的实验课程学习条件。
3)将校企合作纳入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中。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学校与企业进行资源信息共享达到互利效果。因此,要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需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建立起校企优势互补机制。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依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与行业发展优势相协调的专业结构体系,提升学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企业方面应在政府的调控下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改变注重短期利益的观念,认识到学校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所带来的长期利益,向学校提供实践学习场所和基础设施。利用学校的实训条件、师资学生力量以及科研专利等资源,孵化企业高新社会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4结束语
5G时代,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革新,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新技术人才需求剧增。我国民办高校在不断发展优化中,充分利用5G网络的优势,建立信息化结构的实验室,通过网络平台整合优化信息传递,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民办高校积极改革教育制度、教学观念和基础设施,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将学校获得的知识转化到实际企业生产工作中,拓宽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在5G信息时代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
民办教育改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民办高校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论文
摘要:民办高校设计教育目前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如何加快设计教育的发展来满足日益更新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相应的设计教育改革,比如调整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突出不同专业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来达到培养综合性、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环境设计;市场需求;设计教育;改革
设计艺术,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体现,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同时,作为一门实用性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人类服务的,“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和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尹定邦《设计学概论》)设计的目的就在于创造人类更合理和舒适的生活方式。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由英国开始,欧洲的各个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继进入农业社会之后的第二次巨大变革,机械化批量化的生产方式取代了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的劳动方式,引起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以工业设计的出现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设计的发展阶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都是对现代设计的一种最初的探索,直到1919年在德国成立了包豪斯设计学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设计学院,其第一任校长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教育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作为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设计学院,包豪斯集中了欧洲几十年来关于设计的探索和成果,包括荷兰的风格派运动、俄国的构成主义设计运动等。包豪斯的主旨在于面对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和艺术的不平衡发展,通过兴办设计学校来创造一个艺术和技术接轨的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出适应机械时代的现代设计人才,探讨建立一种全新的适合时代需求的设计教育模式。
包豪斯倡导设计教育,应重视技术性的基础,加上艺术性的创造,其三年半的课程设置十分重视艺术的基础性训练和实际技能的训练。学校采用“师徒制”的教学方式,有工作室导师和形式导师,开创了设计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艺术和技术结合的先河,使人们对现代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包豪斯所进行的一系列设计教育改革和创新使得这所小小的设计学院声名远播,甚至闻名世界,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设计教育实验中心。
包豪斯从1919年建立到1933年被迫关闭,虽然只有短短14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却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体系和模式,如其基础课程的安排、理论课程的比例、工作室制的教学方式,以及设计学院与企业密切联系的探索等。包豪斯在1933年被迫关闭后,其大量教员和学生移民国外,使德国现代主义设计教育试验的成果传遍全世界,影响了当代世界各地的设计院校及教学体系。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也是日益剧增。中国的设计教育也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数据来做个对比分析。在2000年之前,国内设计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开设设计专业的院校也比较少,设计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十几所高等美术院校,每年培养的学生人数大概也就千余人左右;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开设设计专业的高校已经突破2000所,在校大学生总数超过200万人,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有50万,通过3—4年的设计教育走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对这么庞大的人数,我们不得不自问或反思,市场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设计人才吗?我们培养的设计人才是否真的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设计人才的培养怎样和社会需求有效对接?我们如何通过设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做强中国艺术设计,提升中国在世界的设计品格和层次?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民办高校设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关于设计专业的学制、课时、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师生比例,师资结构等)、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标准,我们的一些学校达不到要求,需要积极调整不断的完善。民办高校设计教育要想满足国标要求,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教育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加快专业建设,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院校应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契机,加强专业特色建设。
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按照国标要求,积极调整,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从学时上需要达到国家要求的设计专业四年总学时数不得低于2600学时,每学期的学时分配要合理,学分要控制在160学分之内。
课程体系要合理,包括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类课程。课程设置需要囊括理论教学课程、通识类课程、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必修课与讲座、实践类课程等各方面内容。
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应充分考虑国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需要对专业的公司进行相应的社会调研,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保证设计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行业、公司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
二、突出专业特点,加强实训性课程
就目前整体的培养方案来看,大一侧重于基础类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等;大二侧重于专业技能类的课程有手绘效果图、CAD、3dMax、PhotoShop等,譬如手绘效果图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手绘表现技法,可以独立设计完成整套设计方案,CAD、3dMax、PhotoShop等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辅助完成设计方案的表现;大三的课程则强调专业的方案类课程,考察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如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
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实践性比较强,在培养方案中需强化相应的实训课程,完成和社会企业的对接。比如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建筑模型制作、专业考察等,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程实践性强,建筑装饰装修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完整的流程,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各种装饰材料及工艺为基础,运用不断更新的材料组合、设计手段及施工技巧来实现的空间美学。目前国内日益增长的建筑装饰需求,尤其是高品位的建筑装饰追求,要求对日新月异的装饰材料以及多学科的施工方法和技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是架构学生从纸上到施工工地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一门动手实践课,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建筑模型制作基本的知识、造型规律和制作流程,培养学生三维空间建构能力和设计创造表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设计审美意识。专业考察课则是通过带领学生进行专业艺术考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对我国艺术特色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各种艺术形式中发现美的能力,掌握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从中吸取精华,为下一步专业学习积累素材,从而创造出符合社会的美感设计作品。
通过强化实训课程,加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了解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对此专业的新需要,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检查教学成果的一种方式,但是鉴于艺术类课程的特殊性,不能采用和其他学科类似的单纯试卷测评,要突出课程的过程性,所以,我们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是100%=60%(10%考勤+10%课堂表现+40%平时作业)+40%考试作业,突出功在平时,强调课程作业的连续性,不仅仅是最后的一张试卷来决定的。最后的課程考试作业根据课程特点也各有区别,比如软件课程,则可以随堂考试结课,实践课程则采用实训报告的形式,理论课程可以采用试卷测评的方式等等。总之,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都有所区别,突出专业的特点和特殊性,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也是为了训练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
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高等设计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学生的专业能力是需要通过相应的实训基地和平台,来实践和检验在高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
(一)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
通过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给学生构建真实的学习环境和训练情境,只有依托实训基地,才能深入进行课程学习和教学模式改革,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创造前提。采用“模拟真实”教学法、实际项目教学法等,了解实际的项目需求,才能按实际的工作要求进行相应的专业教学。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安阳学院实行3+1的培养制度,前三年在大学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大四要求每个应届毕业生进行不得少于12周的专业实习,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实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岗位的需求,让学生通过专业实习来检验专业的学习能力,快速胜任公司的各项工作,从前期的接待谈单,到设计制图,再到后期的设计监工,以及最后的设计完工和回访,完成整体的设计任务。完整的设计过程只有在社会和设计公司才能真正体现和锻炼,学生通过大四的专业实习,为后期的毕业找工作做好了铺垫,真正做到了毕业就业零距离的双实现。
设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综合的创造思维、领先的审美判断以及科学的工作方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计教育的发展在我国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随着社会审美需求的日益更新,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相应的设计教育改革,比如调整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训课程、突出不同专业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把设计教育中遇到和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设计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达到培养综合性、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培养的设计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真正实现高等设计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