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_中职教育改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4
- 416
...
导读:中职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应该怎么写?想必对于这方面的职业学者来说写作论文已经是尤为常见了,并且也都是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说证明自己的能力,本论文分类为教育改革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中职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职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一):新时期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中职教育中的实施模式构想论文
摘要:新时期在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出现极大缺口,为适应新时期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中职院校有必要探索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培养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衔接完善、适应协调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过去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实施过程中存在思想观念陈旧、实践设计缺乏就业导向、管理体系不完善、考核方式不科学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使一体化成为一个缺乏实质内涵与价值的空壳。因此,新时期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完善势在必行。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职教育
新时期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启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智慧化、融合化发展。在旧的培养模式下培养的所谓“技能人才”很快将不能满足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求,技能人才紧缺给中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各类中职院校积极探索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各类技能岗位输送大量有实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1]古代“教学做”一体的传统学徒制是一体化教学的原始映射,表现出教学场地情景化、教学过程生产性的特点。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与现代产业的发展,致力于培养适应产业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中职教育兴起。中职教育在与现代产业融合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新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之路。然而,在这些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与时代脱节的不适宜之处,阻碍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中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实施过程中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包括:
(一)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的设计缺乏就业导向性。一体化教学是一场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需要考虑社会岗位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人职业需求。而当今中职教育中缺乏个性化的一体化教学恰恰忽视了学生的个人价值追求。[2]入学及毕业要求过于宽松,导致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一体化教学实施中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缺乏、学生就业指导及职业规划相关的导向性设计的缺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不到成就感,缺少探索与学习的热情,表现的毫无目标性。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缺乏对教师创新执教能力的深入培养。一体化教学依赖于教师与学生的组合、互动。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岗位需求、提高岗位技能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顺利完成这项工作,要求教师必须足够了解企业的需求,对培养适应各类岗位的人才的标准有清晰的认识。然而,中职教师普遍存在实践认识不足、与企业严重脱节的现象,学校对教师深入企业提高创新执教能力的培养投入远远不够。真正将教师培养成“企业人”,具有企业思维是一体化教学改革成功的助燃剂。
(三)一体化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依然不科学。在现今的中职教育中,一体化教学虽然给与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但是考核评价依然以基础知识为主,重视学历教育而轻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职业资格对接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面对新形势下時代发展对中职院校提出的新挑战,改革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如今一体化教学寸步难行、故步自封的现状。
二、新时期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模式
(一)以课程设计为切入点,转变观念,勇于创新。一体化教学中课程设计是任务重点。[2]教师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掌握知能一体化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双重素质,同时教师需转变观念,将在企业中学习到的新的实践经验运用于理论知识的拓展中,开阔学生视野,做到大胆创新!比如,在课程中设计案例教学,涉及案例可以来自企业实践中的真实案例,通过案例给学生分配相应任务,引导学生以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完成相应任务。在创新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深化认识,做到知能统一!
(二)以能力为本位,将“工学结合”贯穿一体化教学全过程。一体化教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达到理想的目的,离不开校企合作。[3]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除了模拟场地情景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企业环境,在学校接受理论与模拟实践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形成校企合作长期机制。强调实践性教学,将讲与练、学与做、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聘请企业相关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制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此外,[4]在校企合作中还需要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等利益相关者之间互相交流的网络平台,提倡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从而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目标。
(三)改革考核评价体系,[3]强化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实现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传统的学历教育强调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考核,也是造就高分低能“人才”的主要原因。新时期一体化教学需要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以职业资格要求为导向,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考核评价标准,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无缝连接,实现“双证”融合。
总之,在当今新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就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体化教学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必须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构建与当代产业衔接紧密、科学高效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体系,改革阻碍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方式方法,运用新思路、新标准推动一体化教学向着更加完善、更加高效、更有价值的方向发展,持续不断的为社会培养一批批有实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中职教育改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伴随着人们财富的不断积累,从而激发了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汽车行业也是得到了十分快速的发展,和汽车行业相关的认识需求也是在逐渐地增加,尤其是对于汽车的应用和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是十分大的,这种情况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学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现如今中职学校在汽车运用和维修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依然是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独立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授课中也处于主导的地位上,学生的学习缺少互动性型,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效的结合。因此,本文对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途径及建议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汽车运用维修专业课程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030
与传统的高等院校相比,中职学校更加侧重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保障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实质需求,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培养专门的汽修人才为核心。结合相关的数据调查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兴趣,同时专业老师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素养不高,所采取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过于落后,现有的教学设备不符合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对此,我国中职院校需要立足于这一实际情况,不断地推动教学体制改革。
一、汽车行业对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学校汽修专业自办学来提出的办学目标和要求主要是培养面向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及汽车销售企业,在生产、服务一线上能从事汽车装配、维修、检测、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并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能专门人才。依据企业要求和对毕业生的访谈得知,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及汽车销售企业等对中职汽修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
二、课程改革之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改之前,中职汽车与维修专业存下以下几方面问题:重视根据教学计划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内容,重视学科系统性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忽略学科内容与典型岗位任务的联系,忽略理论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在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发与组织上,由于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行不一,导致学生毕业找不到好工作,企业招不到切实需要的员工。课程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未能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对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知半解,忽略教的知识与企业工作任务在哪些方面相关联。
(二)课程体系机械分段排列导致知行脱节
以往的职业教育课程一般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课程模式,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理论课程过于集中;另一方面,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有课程机械分段排列,缺乏内在有机对接,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实践性强的课程偏后,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下降,从而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各课程追求各自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不从生产实践中引出企业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差,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联系不紧密。
(三)教师职业素养较差
结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教学能力以及理论教学能力,结合实际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在现有的中职院校之中,许多该专业的老师无法符合这一实践要求。首先大部分的老师缺乏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往往在毕业之后就教书,个人所积累的实践教学经验严重不足,难以更好地满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质需求。其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我国的开设时间比较短,大部分的任课老师主要来自于机械以及电子等其他专业,老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知识了解较少,无法保障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的专业成度。
三、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途径及建议
(一)教师要调整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
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教学,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如果一直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学习理论知识,就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还会影响到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方面的实践教育活动。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和讨论,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职院校要加大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中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中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寻找有效方法,并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不断提高分析学生学习状态的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中职院校,要加大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
(三)改进教学方法,融进企业管理
首先,继续深化项目教学,把课程中的应会部分浓缩合并成几个项目,以項目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其次,老生带新生,共同提高。我们把高年级学生中的理论和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同学挑选出来,去竞争几个不同的岗位,协助教师辅导新生。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又进一步提高了老生的知识技能,由于新老学生之间容易沟通,教师通过老生还及时掌握了新生的学习动态,以便及时对教学进行必要的修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后,把企业汽车服务流程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尽量近距离接触企业文化氛围,主要是在某一个项目中接到维修任务(以到实习中心维修教师的汽车为主),从接待询问、车况记录、接交手续、故障维修(记录)、交车出厂、跟踪服务等一系列做法,模拟企业,提高学生适应实际能力。
(四)更新实验设备,保障实践课程效果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老师应该结合这一实际情况保障实践课程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其中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水平,只有将实践课程与现有的教育改革相结合,分析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内在要求,才能够保障学生在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之后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适应现有的工作环境,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现有的试验设备时,学校需要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以及行业发展的实质需求为切入点,了解不同设备采用的实质要求,分析该专业学科之中所需要的先进设备,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
(五)注重能力培养强化技能训练
汽车行业是一个基于技术不断发展提高的行业,随着技术不断创新,知识不断更新,其理论研究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随汽车技术的发展实时地更新知识,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汽车企业所需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堂中的具体操作可参照学校机电专业成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汽车维修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及综合研判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时,对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践训练,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高,进而完善学生的综合技能及职业素养。
(六)参加技能競赛促进专业建设
学校向来注重教师及学生的技能竞赛,提出“高中有高考,职校有技能竞赛”的号召,鼓励和支持教师及学生参与各级技能竞赛。部分教师及学生代表省市参加技能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此良好的校园氛围下,组织本专业的学生及专业教师参加汽修类各级别的技能竞赛,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本专业优秀学生个体的发展,锻炼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磨炼他们的意志,提高技能水平并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另一方面可以将竞赛与深化教学改革相结合,促进专业化建设,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探讨,对资源进行整合,收集行业动态、前沿资料,为我们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开发校本教材积累可靠的经验和资源。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汽车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的要求将会不断提高,专门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们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汽车服务行业输送更多、更好、更有用的人才。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645.html